第五届海参文化节的一个内容,就是出海去看海碰子们捞海参。
知道海碰子这个名词,是看邓刚的小说。邓刚写了一系列捞海人的小说,风高浪急的大海里,这些海碰子们从海底的礁石丛捞出海参换取生活费用。具体的情节忘记了,只是记住了海碰子这个名词。以致见到了真正的海碰子时说出这个词,那些海碰子感到很奇怪,北京来的人怎么还知道这个称呼?
我们去的是一片没有污染的海域,周边都是旅游区,没有工厂,因此海水很透明,远远望去,湛蓝发黑。阳光洒在大海上,一会儿是金光闪闪,一会儿是银光片片,蔚为壮观。
退潮后的海滩
出海了
波光闪闪。很是喜欢海上阳光。
海碰子上来了。海碰子下海一次大概是40分钟,一罐氧气差不多用完了,就上来了。有了氧气,在海底能够呆上较长的时间,以前的海碰子只能靠憋气,每次能捞上一两条就算很大的收获了。
刚刚出水的海参。
新鲜的海参。一次海底作业,大概就可以捞上这么一桶。海碰子说,这样一桶海参大概可以卖12000左右,合40多元一条。要知道这可是9年左右的野生海参呀。
生吃。用小刀花开海参,去掉肠子,用海水涮涮就可以吃了。不过真的不好吃,因为海水的缘故,海参入口又苦又涩又咸,因为没有处理,所以口感像吃橡皮一样,很是筋斗,嚼不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