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蛙人首次“浮出水面”

  我市消防首现两栖“蛙人”战士,作业范围将从火场延伸到水下;昨日本报记者探营,首批受训的4名“蛙人”正在接受初级潜水训练

 

“蛙人”在教练的带领下训练。

 

  混沌的水下很神秘,一套黑色“紧身衣”,游弋其中的他们在常人眼中亦显神秘。

  他们是“蛙人”,一个新兴科目,消防战士中的“海军陆战队”,除了平时的火场救援,“蛙人”们还将挑战以往涉入不深的水面之下。哪里“水深火热”,哪里就是他们奔赴的所在。

  昨日早晨,市体育中心游泳馆里,4个“蛙人”正在做潜水练习。抗拒水压,手语交流,水下救人,共生呼吸……几套课程下来,在阻力大于空气883倍的水中,每完成一个动作都要用高于平时6倍的力气,一个水中倒立都需要忍受剧烈的头疼。看来,“蛙人”可不光是外表“酷”,这可是个需要“内外兼修”的技术活、体力活。

  初当“蛙人” 水里“蜕皮”

  每天早晨7点到中午11点,四名“蛙人”都要泡在池子里,听潜水教练训导。他们来自消防特勤一中队、特勤直属中队和开发区大队,身体素质优良。10天的紧急特训后,他们将奔赴沈阳,在全省的“比武大会”上一展所学。

  学员:张博、胡源利、宋宪波、李天亮

  教官:张璐,我市一家潜水俱乐部的国际二星教练,拥有CMAS(世界水中活动联盟)颁发的世界流行通用潜水员证书。

  训练课目:水下呼吸、面镜排水、“蛙人”同伴共生救援、控制浮力、溺水救援、心脏复苏……

  装备:价值万元的日本产全套潜水服、氧气瓶、铅块等。穿在身上,负重约35公斤。

  蛙人需要与水高度“融合”。游泳池的水波很温柔,可在5.5米的深水区,更多的是凶险的“波涛暗涌”。最初的几天,小伙子们可吃了不少苦头。“在水下,我们要靠气瓶呼吸,但里面不是纯氧,而是包含了氧气、二氧化碳和氮气的混合压缩空气,每个瓶能在水下支持50分钟。这种压缩气体特别干燥,起初我们不适应,吸多了全身发热,嘴唇开始皲裂,在水里都能干得一层层蜕皮。”消防特勤一中队副中队长张博说,为了控制浮力,每次下水身上都要带6个铅块,在水中,每做一个动作,花的力气都是陆地上的6倍,阻力是空气的883倍。另外,水环境的热传导能力是空气的28倍,即使呆在水里静止不动也要消耗能量,“一个人在水中20分钟,相当于地面上运动一小时。潜水衣裹在身上就像个桑拿罩,半天训练下来,大家经常是全身乏力,往床上一扑,动都不想动,现在适应了,已经好很多。”

  教官张璐介绍,无中耳炎和鼻窦炎的人才适合潜水,因为有上述疾病的人,耳内的欧式管打不开,无法调节压力。一般人潜水,到2—3米的深度就会有反应,头疼,耳膜有刺痛感,人体的极限是39米。正说着,张博已经在水里完成了一个倒立动作,“在2米深的水下做倒立真是要命,耳膜和头都嗡嗡的。”张璐说,一般初级潜水员要学会捏鼻子、吞咽等动作调整体内气压,学会熟练调整后,就不会出现这种头疼感了。

  “经过训练,他们4个人会达到初级潜水员水平,轻松应付5米左右的深度水域。而一星潜水员可到达15米,二星是18—20米,三星是20米以下。”张璐说,一般到了15米以下,能见度就基本为零了。

  手语:无声的默契

  在水下,小伙子们要学习的很多,手语是很重要的一门功课,也是水下唯一可以沟通的语言。握拳后竖起大拇指,表示要上升;反之,把拇指冲下,表示下潜。拇指和食指弯曲成圈,其余三指伸直表示OK,准备就绪。手左右摇摆,呈鱼尾波浪状,表示遇到危险,需要救援。最常见的是手在脖颈上做“自刎”动作,用手指点同伴后再回指自己,表示“空气耗尽,需要共生救援,把你的备用氧气瓶给我!”右手臂伸直、握拳,则表示“SOS”,此地危险!

  张璐说,在水下,同伴之间的照应和配合十分重要。一方气瓶无气时,需要对方救助,手语的默契也就尤其重要。

  了解蛙人“潜规则”

  战士们和教练说,水下作业,最难的就是“中性浮力”,也叫水中悬浮。用白话说,就是自由控制在水下停留的深度。“如果需要在水深20米的地方拍照,或打捞物品,就需要人和工具配合,用身上的BC装置调节的同时,人也要做呼吸、压力的调整。”

  而39米之所以是一个极限点,是因为每10米是一个大气压,到了39米,气瓶里的氧气会迅速消耗,而这时氮气会使人亢奋,产生迷乱的幻觉,很危险。

  消防人员介绍,“蛙人”结业考核的题目是,把一个60公斤重的假人沉在水中,“蛙人”们需要把它当作溺水者打捞上来,并做心脏复苏等紧急抢救。“蛙人是个新兴事物,为了应对日趋复杂的抢险救援,省里把蛙人也列入了考核项目。”

  据了解,消防“蛙人”以后会用于水下排险、水中救援等作业。比如水下设施发生故障,需要排险;水中溺水、溺毙人员需要打捞;一些凶手把凶杀工具扔到湖中,需打捞取证等。“蛙人”最主要的工作是救援投水轻生者,对此,他们有一套专业的营救法:“需要从溺水者身后搂住他的脖子,这样会防止他抓落我们口中的呼吸器。”

  相关链接:

  “蛙人”装备攻略

  面镜:保护“蛙人”眼鼻,使“蛙人”能清楚观察水中景物。由耐压玻璃制成,与一般泳镜有天壤之别。

  呼吸管:浮潜时呼吸用。

  脚蹼(蛙鞋):“蛙人”水下前进的主要动力来源,穿上它后,只需花很小的力气即可游得又快又远。

  潜水服:厚度5毫米,有弹性,用来御寒和防护身体。在寒冷的深水中,能保持身体恒温50分钟,防止反应迟钝、肌肉抽筋等症状。

  浮力调整器(BC):是控制浮力的装置。可以使潜水者轻易就浮在水面上,在水下时,可以通过微调内部的空气来实现最佳的浮力状态(中性浮力)。  

  呼吸调节器:人不可以直接吸入气瓶里的高压气体,这就需要通过空气压力调节器来进行压力调节。

  潜水仪表:必备的潜水仪表有压力表、深度表、罗盘、潜水计时表。  

  配重和配重带:铅制的,拴在潜水者的腰上,如遇某些紧急情况需要立即上升时,蛙人可迅速解开,抛弃配重。

  潜水刀:主要是防止潜水者被鱼线、渔网或海藻缠住。

  水下电筒:夜潜的必备工具。

上一篇:世博园区黄浦江水域进行水下排爆演练

下一篇:How does the widget in a beer can 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