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军区某防化团是个执行特殊任务的部队。1964年10月16日,他们见证了我国第一朵蘑菇云的升起;1976年他们在唐山震区奋力救援,把灭菌现场当作战场; 2003年在“非典”肆虐时,他们冲在灭菌消毒第一线,用精湛的技术、无畏的精神,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今天,记者走进这支防化劲旅,感受防化兵的风采。
1170秒,铁骑汇成利剑
5月16日,燕山深处,风沙弥漫,风力高达7~8级。8时,紧急袭击警报在北京卫戍区某防化团上空拉响。
在预定的集合场地,一辆辆新式的防化指挥车、射流洗消车、多功能保障车呼啸而至。从受领任务,到集合完毕,他们仅用了1170秒。 从拉响警报到集合完毕,全团仅用了1170秒。
担负着首都地区应急救援任务的这支防化劲旅,能做到召之即来,反应迅速,是因为他们在平时就坚持“实毒、实防、实侦、实消、实车”的“五实”训练,他们的口号是:“拉得出、侦得准、消得净!” 新型现代化风向测试车整装待发。
团长耿振虎告诉记者,防化团是建国后组建的,新装备列装更换了三四代,并且通过“五实”训练,新装备基本上都能当年列装,当年形成战斗力。逐步走出了机动性能强,作业精度高,实现了机械化与信息化的有效融合。
毒剂像风,防化兵如神
记者在现场看到,“毒气弹”在行进的车队周围炸响时,黄色的浓烟像旋风般地将部队包围。也就是眨眼功夫,战士们便将防护服穿戴整齐。
防护是防化兵的基本技能,经过一个多月的专业训练,战士们都能熟练的掌握防化各专业的基本技能。新战士王凯作为侦察员,面对突如其来的敌情,他要深入毒区探明毒剂的种类、浓度、受染面积等。由于第一次执行任务,他略显得有一些紧张。但他很快稳了稳神,屏住呼吸,将防护服用力前甩,接着插脚、蹬腿,一跃而起,并取出侦毒器,插上侦毒管,迎着浓烟冲了过去。整个过程只用了1分40秒。 战士们只用了1分30秒将防护衣穿戴整齐 班长李平告诉记者,这是毒气弹,毒气借着风势,传播速度快,需要我们快速将侦察结果报告上级,以利我军民快速做出反应。
经过26分钟抽气检验、土壤取样、动植物辨别,结果出来了。我防区X地段遭受敌化学袭击,经查明为剧毒剂,受染面积5万平方米,根据风速,其下风方向5公里内很可能受染。班长李平带领降魔二组迅速前出,到下风方向3公里处组织群众迅速撤离。除魔一组迅速到达X地域进行快速消除! 现代化燃气射流车对染毒战车洗消除毒。 情况紧急,连长拿出高招
就在防化官兵对毒剂进行消除的同时,敌机又实施了第二轮狂轰乱炸。3枚“毒气弹”相继在距我们50米的地方落下。毒剂弹在道路、水源、村落旁炸响,旁边的土壤中、植被上、水坑里,呈散花的油珠状。这时敌机又用布洒器对我交通要道进行了混合袭击,以阻碍我军的前进。
记者获悉:该地区是我军的交通枢纽,我部指挥机关再过2个小时,就要通过该地域。怎么办?这时官兵们全身防护作业已达50分钟,体能消耗很大,在毒区多呆一分钟,都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每向前迈出一步,离死神就更近一步。
连长柳叙程带领侦察组急速赶过来增援。他观察遗留在弹片上的一些淡黄色的粘状液体,凭他的经验初步判断为糜烂性毒剂,该毒剂对人体伤害极大。只见他熟练地取出侦毒管,迅速、小心、细致的采样复检,瞬间侦毒管变成了桔红色,他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 侦毒分队直插染毒区域,现地取样侦检战场有毒物质。
洗消前的准备工作严格按照“五实”的训练方法执行。
夜间全团紧急拉动只比白天晚了48秒。 这时洗消组迅速展开除瘴作业。战士们对染区进行复检后,换上了一面绿旗。经过1小时36分奋战,受染区域里布满了绿旗,道路畅通,作战部队安全经过沾染区进入阵地。记者为官兵们松了一口气,他们解下了严实的防护服,只见战士们个个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似的,每个人的脚下都有一滩汗水.(李云鹏 李海红 吴苏琳 朱 民 冯凯旋 / 解放军画报)
新闻来源: | 新华网 |
编 辑: | conb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