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安全监管监察系统抗震救灾系列报道之三:使命(中)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给汶川及周边的成都、德阳、绵阳、广元等多个地区带来深重灾难。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安监局、煤监局、四川省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信息中心快速反应,紧急动员全省25支精干的矿山、危化救援队伍共计511名指战员,第一时间赶赴各重灾区实施抢险救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也在全国范围内紧急调度19支救援经验丰富的矿山、危化专业救援队伍共计546名指战员,带着庄严而又神圣的使命,带着伟大而又艰巨的任务,飞赴灾区参加抢险救援!灾情就是紧急集合的号角,应急救援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尽管困难和危险压迫着每一根神经,但人民的需要让他们义无反顾!来自全国安全监管监察系统的44支应急救援队夜以继日地奋战在重灾前线,把对人民忠诚的使命镌刻在抗震救灾战场上!

中石油西南油气救援队:为国为民发扬铁人精神

    灾情发生后,中国石油集团公司西南油气田公司迅速做出反应,要求各大气矿、化工单位立即启动紧急预案,开展油气管网、生产装置自检行动,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地震灾害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确保川渝油气管网的安全平稳运行。

    5月13日21时43分,根据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紧急通知,西南油气田公司质量安全环保处连夜调遣重庆天然气净化总厂消防大队、川中油气矿消防大队、输气管理处成都管道抢险中心共30名精兵强将,组建成第一支中国石油抗震救援队伍,赶赴重灾区绵竹市汉旺镇参加抗震救灾。

    汉旺镇是“5.12”特大地震的重灾区,全镇已没有完整的楼房,学校全部坍塌。现场抗震救灾指挥部希望中国石油救援队独立承担汉旺镇中心小学的救援任务。救援队员深感肩上责任重大,他们把满腔悲情,化作冲锋陷阵的行动。阵阵强烈的余震,使操场上的篮球架和危楼摇摇欲坠,却没有动摇队员们奋力救援的意志。从14日13点45分救援队进入汉旺镇中心小学,直到15日零晨1点结束,没有一个队员停下来休息一下。

    5月15日上午,正在绵竹市汉旺镇中心小学进行抢险救援的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天然气净化总厂消防大队,接到了抗震救灾指挥部另一个命令,要求消防队紧急赶往距离汉旺镇20多公里的什邡市蓥华镇蓥峰化工厂执行一个液氨罐堵漏任务。特大地震后,四川什邡市蓥华镇的建筑,不是被地震强力“腰斩”,就是被震碎。蓥峰化工厂储氨罐损坏,液氨泄漏,威胁着逃生群众和救援人员的生命。
消防队抢险车立刻开往蓥华镇。因为连日暴雨导致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路况十分糟糕。必经之路上的一座桥因为地震已几乎坍塌,救援队只能把车开到桥下,从河滩上小心翼翼地开过去。当队伍行进到距离蓥峰化工厂仅剩1公里的时候,发现道路已经彻底断掉,无法再开车前行。而此刻已经可以看到蓥峰化工厂的上空被白色的烟雾笼罩起来,空气中四处弥漫着刺鼻的酸味。

重庆天然气净化总厂消防员在什邡将氨气罐堵上

    堵漏刻不容缓!救援队员们立刻背上堵漏的器材,带上气体检测仪以及两个空气呼吸器的气瓶,然后徒步前进。艰难地爬过重重废墟,救援队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得知的初步情况是里边的一个液氨管因为地震发生了泄漏,容积大约1000方。此前,化工厂的一支先遣防化部队已经进行过堵漏处理,但未成功。

    因为氨气会损害呼吸道黏膜,给人体造成危害,所以情况十分危急。队员们来不及休整,就在化工厂一个技术员的带领下直接进入厂区。这时候,队员随身携带的有害气体探测仪已经开始不停地报警,警报的强烈程度甚至已经超过探测仪的数字显示状态。救援队到了事故点,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与装满液氨的球形管相通的其中一根钢管的连接处被地震震断,导致了液氨泄露。救援队立即现场制定了堵漏措施,救援队总指挥西南油气田公司质量安全环保处消防科长黄成富当即决定自己和队员周渝、夏勇为第一梯队,靠近泄漏点,用木槌镶进特殊器材,堵住漏孔;队员杨秀远、罗丹、史斌为第二梯队在外围警戒,并随时准备增援第一梯队。

    然而,就在队员们一切准备就绪,正要开始作业的时候,余震突然来临!头顶上传来异样的声音,接着地面开始抖动,“余震,快撤!”总指挥黄成富大喊一声,队员们紧急疏散,急速退回到安全地带。只听见“哐啷”一声,一块铁板掉下,就砸在队员们刚刚撤离的地方!余震过后,救援队又进入到泄漏的管底下继续操作。

    整整40多分钟,队员们冒着生命危险,终于把漏洞补上了。为防意外,又用一种特制的堵漏胶把连接处再加固了一层,并用千斤顶和砖头顶住,避免再被余震震断。没有怪异的“嗤嗤”声音,也不再喷射白烟,巨大的储氨罐终于收敛起狰狞的“面孔”。救援队留在原地细心观察了十几分钟,直到探测仪的数据回到安全的范围,确认万无一失才离开。

    救援队成功地处理了液氨泄漏的堵漏工作,解除了该地区的空气污染威胁,给当地施救工作的全面展开提供了基础条件。

    5月21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救援队接到另一项艰巨任务:绵竹市九龙镇信用社的抢险。救援队火速赶到救援现场,发现该信用社大楼主体已全面坍塌,救援队立刻决定使用专业机器进行机械拆除。在机械拆除方案得到绵竹市批准之前,生命探测仪在该区域反复检测后显示已无任何生命迹象。但是,被深埋的一楼营业厅里存放有大量人民币和其他票证票据,这关系到国家和个人的利益。

    施工当天已经是灾后第9天,天气比较炎热,废墟散发出刺鼻的臭味。为了科学施救,所有队员只能身着密不透风的防化服进去救灾,十几分钟以后每个人都大汗淋漓。可队员们毫无怨言,埋头苦干。

    救灾现场十分凌乱,柜台掩埋在废墟中,现金和票据散落的到处都是。针对这种情况,救援队根据配备的施工器械,制定了合理的抢险方案。挖掘机挖一钩出来以后,队员们就用手把现金和票据一张一张地清出来,整个清理过程繁琐又辛苦。

    密不透风的防化服,挥汗如雨的操作,一遍又一遍的反复搜索,经过七八个小时的努力,终于清理出38万多元现金以及公章两枚、私人现金2015元。同时,还挖出两编织袋的票据、凭证和权证,所有物品全部安全转交当地政府。

    救援队通过了解得知废墟下还埋有一名信用社的会计和一名办理业务的群众。可是遇难者没找到,搜救还要继续,重型破碎机再度轰鸣,一次又一次地开辟搜救新区域。突然,现场指挥黄成富看到了衣服的一角,立刻指挥机械暂停挖掘,4名队员上前用手刨开残砖,再小心翼翼地捧出遗体,终于最大限度地保存了遗体的完整。做完这一切,救援队员们脱下空气呼吸器,这才发现头发早已经湿透,衣服都能拧出水。国家财产没有受到损失,信用社刘主任激动地拉住救援队员们的手说:“感谢你们帮我找回了损失,感谢你们石油人!”

    任务刚完成,新的任务又来了。5月24日,西南油气田公司抗震救援抢险队不顾劳累,连续作业,清除4千米公路的路障,为天池平安煤矿恢复了交通公路的顺畅。

    这支专业的救援队由重庆天然气净化总厂消防大队、川中油气矿消防大队、重庆气矿消防大队、蜀南气矿消防大队、输气管理处成都管道抢险中心一共64名队员组成,在近20天的抗震救灾行动中,救援队完成了汉旺镇中心小学、九龙镇小学、九龙镇信用社搜救,处置化工厂盐酸泄漏及天池煤矿道路疏通等抢险救援任务,共搜救出64名遇难师生,38.3025万元现金,以及大量票据、凭证和权证,清理遵道镇鹿堂山公路障碍4公里,救助灾区群众2000余人次。中石油西南油气救援队不畏艰辛、不怕困苦的顽强意志和铁人精神,感动了政府和灾区群众,德阳市政府5月25日授予西南油气田救援队“抢险救援战功卓著”锦旗,灾区群众更是自发地多次向抢险队表达感激之情,国家安监总局负责人也亲赴灾区慰问队员。

汾西矿山救护队:争分夺秒创造生命奇迹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职业的敏感和高度的责任心使汾西矿山救护大队的队员们立即把灾后救助和自身的职责联系起来,此时,他们在心里已经做好了赶赴灾区抗震救灾的准备。当警报拉响的时候,只用了短短40秒钟,全体队员便集合完毕。救援队接到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山西省委、省政府的一级待命通知后,马上做好了救灾人力、物力的充足准备。参战的44名指战员在临行前庄严承诺:一定全力以赴完成组织交给的光荣使命!

汾西救护队员在废墟中抢救幸存者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入川的路在大地震后愈加难行。为了尽早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救护队司机克服了种种的困难。他们全神贯注地应对着复杂多变的路况,不敢有丝毫大意。精神高度紧张再加上气候潮热,司机们的衣服都湿透了。
5月14日,汾西矿山救护大队在第一时间到达灾区,他们是山西省第一支到达灾区的救援队伍,也是继四川、重庆两支矿山救护队之后到达的第三支矿山救护队伍。队员们的快速驰援,让灾区人民在第一时间感受到了千里之外的汾西人对他们的殷殷深情。

    在余震不断的救灾现场,救护队员时而冒着倾盆大雨,时而头顶炎炎烈日,舍生忘死,奋勇救灾。他们在废墟上仔细搜寻,希望幸存者能听到他们的脚步声;他们在摇摇欲坠的建筑物间穿梭,尽可能把人民群众的财产抢救出来;他们小心翼翼地包裹好遇难人员的遗体,还逝者以尊严、给生者以安慰。

    从出发的那一刻起,全体队员都坚定地确立了一个信念:救人是第一位的。5月19日上午10时,救护队员梁晓辉在天池煤矿居民楼搜救时,突然发现作业的挖掘机下面有一名被埋压的妇女正发出微弱的呼救声,队员们立即冲上前去营救。

    听到还有生命存在的消息,在附近作业的部队也赶过来帮忙。为了避免机械挖掘误伤被困妇女,救护队员把手指当成了耙子,使劲地刨开碎砖碎石,用撬棍把空心楼板抬起。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救援一点一点地进展。营救过程中,有队员不断地鼓励被困者要坚强,要挺住,让她尽量少说话,减少体力,看到她想喝水后,立即把矿泉水送到她嘴边。这位50多岁的妇女在废墟中坚持164个小时的顽强精神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大家都在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争取早一分钟把她营救出来。经过几十分钟的紧张抢救,被困164个小时的妇女王发珍终于被救上来了。顷刻间,掌声响起,为了164个小时的奇迹,也为了可歌可敬的山西焦煤汾西矿业集团矿山救护大队的指战员们。

    这支队伍,令人感动的事情太多。他们当中有一对在废墟上流血流汗、奋力救灾的父子兵,这就是大队长陈永生和他的儿子陈俊。又是妻子又是母亲的何巧梅自从这父子俩走后就没有睡过安稳觉,她的眼睛没有离开过电视机,希望能在上面看到他们平安的身影,可是父子俩全力以赴地施救,完全无暇他顾。队员梁晓辉临走时,妻子生病、小女儿出麻疹,但是他没有请假照顾家人,而是和队员们一起踏上了抗震救灾的征途。副大队长李琦肩负救护队后勤保障的重任,从采购救援所需的各种物资、准备携带的装备和工具开始,他就没有一刻空闲,40多人的生活和健康都要靠他来保障,一天到晚他都在为大家操心忙碌。为保证队员们有良好的体质和充足的精力投入抢险救援,他想尽了一切办法,在极其艰苦和简陋的条件下尽量安排好大家的生活。

    经过十几个日夜的奋战,救护大队圆满完成了任务。25日下午,救护队接到撤退命令,他们把矿泉水、方便面、大米、肉、被子、药品等价值20万元的物品全部捐给了灾区人民。得知他们要走的消息,灾区的群众自发前来为他们送行,灾区人民忘不了,副大队长石锦义脚被钉子扎破,简单包扎一下,忍着钻心的疼痛继续抢救被困群众;忘不了,工会主席王继堂身兼随队记者,背着摄影机、摄像器材跑遍了每一处抢险现场,把最新的消息发布出去。

    有这样一组数字记载了救护大队在抗震救灾一线取得的辉煌战绩,也记载了他们对灾区人民的一片深情。从5月16日到25日,这支“铁军”在灾区的废墟底下挖出遇难者尸体28具,搬运掩埋尸体30具,从废墟下面救出被掩埋了164个小时的天池煤矿家属遇险人员;从东汽轮厂抢救出各类进口电子芯片等电子设备800多箱件,绝密图纸档案180袋,财务会计资料430包,价值1亿多元的国家财产;帮助汉旺镇的金鑫电器等商场搬出电脑、冰柜、冰箱、彩电、空调等电器1900多台件,价值300多万元的资产;帮助村民搬运粮食1.3万多公斤;帮助汉旺镇群众搬运各类家具、被褥、生活用品3000多件。

兰州基地救护队:攻坚克难发挥专业优势

 

   “5.12”汶川地震后,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要求,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向有关国家矿山、危化基地发出《关于调集应急救援骨干队伍赴“5?12”地震灾区抢险救援》的紧急传真通知。国家应急救援兰州基地(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消防支队)5月13日晚20时09分接到通知后,立即组成“5.12”震灾救援队,当晚11时,一支由两辆大型抢险车、两辆后勤补给车、两辆人员运输车、一辆抢险指挥车以及22名抢险人员在内的抢险救援队伍集结完毕,星夜兼程赶赴灾区。辗转34个小时,队伍于5月15日早上9时抵达四川德阳灾区。

    救援队总领队、公司安全生产副总监曹国征同志立即与当地应急救援指挥部取得联系,请示具体救援任务。10时40分,一声令下,队员们忘记了星夜兼程的疲劳,整装待发齐步上阵,全体指战员迅速赶赴位于绵竹市剑南镇剑南东路苏兴街的绵竹市物资局农机公司太平仓库宿舍楼,承担了该区域的抢险救援工作。他们顾不上喝一口水、吃一口干粮,发扬着中国石油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发扬着“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一块块沉重的预制板,一块块废墟中的瓦砾石,指战员们用机械和人工配合作业的方式,在高度近5米、面积300平方米、约1300立方米堆积物的废墟中,连续作战5个小时进行着抢险救援作业,在该现场清理出了一具遇难者遗体后,队员们一鼓作气,又继续奋战近2个小时,一直清理到该建筑零平面层,清理现场再未发现幸存者和遇难者后,才根据指挥部的指令终止了现场的救援工作。

    因为出色地完成了绵阳市物资局家属楼的抢险救援任务,5月16日7时10分,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给兰州基地下达了新的抢险救援任务:位于绵竹市汉旺镇的四川东方汽轮机厂7所中、小学救援现场情况紧急,要求优化抢险救援力量,调集绵竹地区具备破拆、起重、照明等装备力量的抢险救援队伍立即赶赴该校,支援正在该区域前期开展抢险救援工作的解放军、武警、特警、公安消防部队,以先进的抢险救援设备加快该地区7所学校的抢险救援进度。东汽中学抢险救援任务条件艰苦、环境复杂、技术装备要求高、综合难度大,兰州基地救援队队员们不畏艰险、欣然受命。10时10分,兰州基地救援队抵达汉旺镇四川东方汽轮机厂。

    汉旺镇四川东方汽轮机厂中、小学距离震中汶川30公里,该区域因地震灾害造成水、电、通讯全部中断,现场施救条件难度大。该校主教学楼为四层简易框架结构建筑,总面积约3200平方米;地震造成四层教学楼完全倒塌,同时,附近建筑倒塌的堆积物又再次倒向了教学楼方向,现场废墟堆积物高度近10米。救援现场,来自于前期开展救援工作的解放军某部空降旅、海军陆战队、陕西特警部队、德阳、眉山、乐山公安消防中队近300余名救援人员看到这支专业的抢险救援队伍的到来后,激动地说出“你们终于来了!”。

    全体抢险救援人员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会合在一起,共同进行抢险救援。在实施清理作业过程中,该区域发生多次余震,其中,11时左右余震达到6级以上,可救援队员们不顾个人安危,依然坚守奋战在抢险救援现场,根据抢险救援指挥部24小时不间断救援的指示,为保证在上级指挥部规定时间内完成清理任务,兰州基地救援队使用一台大型抢险救援车、一台抢险工具照明车对清理现场分别利用6千瓦功率和3千瓦功率的强光照明设备,分两个方向为救援现场提供夜间照明,为实施昼夜清理作业提供了有效保障。队员们累了没有叫一声苦,困了就在现场打个旽,睁眼后又奋不顾身地冲向救援现场。

    出发前,兰州基地抢险救援队总领队曹国征说:“我们一定不让灾区的父老乡亲失望,我们一定帮他们找到亲人,我们一定会完成这神圣的使命!”三个“一定”的铿锵誓言时刻回响在救援队员们的耳边,激励着他们全力以赴地完成整个抢险救援任务。经过全体救援队员近32个小时的抢险救援,截止17日下午17时36分,在绵竹市汉旺镇东汽中、小学抢险救援现场共清理出96具遇难者遗体,其中,由兰州基地救援分队直接发现、定位、挖掘、清理、转移、消毒、标记处理的遇难者遗体5具。

    截至5月19日,兰州基地所在的石化公司共派出6批、132人、38辆各种救援车分赴四川和甘肃陇南灾区。在这支共132人的抢险救援队伍中有白衣天使17人,这支业务精湛的专业医疗救助队,在最短时间内奔赴灾区抢救生命。他们组织医务人员,参与灾难现场的消毒和临时帐篷居住区的环境卫生安排,检查灾民居住点的食堂、厕所卫生,查看饮用水是否干净,并向灾民宣传卫生防疫知识,防止灾后瘟疫的发生。救死扶伤,他们把人间的爱播撒在灾区人民的心坎上。历经14个日日夜夜的鏖战,国家应急救援兰州基地震灾救援队以其专业的技术素养、奋勇拼搏的精神,科学有效的施救,赢得了灾区人民群众的深情爱戴和信任,也得到了当地应急救援指挥部的高度评价。

    全国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系统的救援队伍被誉为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技术过硬、作风优良”的专职抢险救援队伍,救援队员在遇难者遗体清理、转移、消毒、标记处理等抢险救援程序中展现出来的专业化程度、以及救援人员的敬业精神受到灾区群众和现场救援指挥部的充分肯定!

上一篇:海南三亚冷冻厂氨气泄漏 消防成功处置

下一篇:食品工程系举办粮油储藏检验专业技能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