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6月7日12时30分左右,临河区消防一中队接到区公安局调度指挥中心求救电话,称位于解放街旧城影剧院改造工程建设地发生炮弹毒气泄漏事故,接到出警命令后,一中队迅速出动12名官兵,两辆消防车赶赴现场,同时向大队和支队领导作了汇报。12时36分,临河区消防大队王毅教导员和一中队12名官兵首批到达现场,四周弥漫着刺鼻的怪味。离该工地50米远的大道西段上空1米高处,漂浮着黄雾状气体,味道很大。中队指挥员,把官兵分成两个小组,一组出一支水枪稀释有毒气体,一组负责警界和人员输散。12时37分,崔慧才政委、雍淑军处长、防火处康文杰处长等支队领导到达现场,在听取王毅教导员的现场汇报后,迅速成立了以崔慧才政委为总指挥的救援指挥部。指挥部立即与工地技术人员了解情况研究处置方案。救援战斗全面展开,各小组分头行动,同时,工地内的电被拉掉,不许使用明火。经过全副武装的消防队员1个多小时的紧急抢修,到下午13时30许,险情基本被控制,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据工人称,中午12时20分许工人们正在给新房挖地基,一名工人突然挖出了一个锈迹斑斑的圆筒状物体。而且有一种黄色的气体往外泄漏,因为不知是什么东西,工人就立即报警,施工的赵师傅说,这1枚炮弹已经被黄土腐蚀。有些地方脱落了,露出里面的炮弹,炮弹头部尖尖的、呈银白色,亮得像要放出光来,其他部分则布满了黄色的铁锈。据测量,这枚炮弹有81厘米长,22厘米的直径,外形较像火箭。
防化专家抵达临河
6月14日,解放军防化专家一行赶到事发现场(解放街旧城影剧院改造工程建设地点),
然后开展了现场外观鉴定、侦检及化验分析,查明有毒物质为芥子气。同时,确认其为日军航空化学航弹(芥子糜烂性毒剂)即:芥子气为非致死性缓效毒气,中毒症状需几个小时或更长时间方能显现,容易产生麻痹,后果严重。症状最初为皮肤发红,起小水泡,慢慢汇集成大水泡,水泡破裂后,糜烂治愈期长,愈后容易留斑痕,呼吸吸入容易造成呼吸道、消化道等伤害,严重的可致死亡。接着对其进行“包扎”,再拿被子把其盖住,再往被子周围压些土。随后对建筑工地展开了大“侦察”。6月20日,日本防化专家一行赶到事发现场,在听取了解放军防化专家的详细解说后,进入现场察看,并按照侦检、消毒、再侦检的顺序(消毒与再侦检间隔时间为1小时),对事件现场进行进一步探测、侦检及消毒,并对日军航空化学航弹进行了包装,并转移至安全地点封存.
事发现场及清理物进行全面大消毒
随着对日军航空化学航弹的安全转移,施工机械、场地、及工具的消毒工作全面展开。身着防化服的消防战士正在对建筑工地转移出的60多翻斗车附着毒液的残土(被统一运往垃圾处理点)进行“3合2”消毒液消毒,然后经侦检和检测该地区地下表层没有发现遗留污染物。最后对垃圾处理点进行了30分钟的稀释,彻底消除了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