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消防郑阳武:危难时刻能够挺身而出

 

 

 

    2000年4月24日,海南省农机总公司仓库发生重大火灾。郑阳武到达现场时,滚滚而来的黑烟中熏得他直流眼泪。在灭火战斗中,由于空气呼吸器数量不够,他把仅有的几具空气呼吸器让给新战士,自己只戴了一个湿口罩,在开花水枪的掩护下战斗在灭火最前线。在毒气和高温的熏烤下,他的脸和手上的皮肤冒出了一块又一个块的红斑和水泡,喉咙被灼伤呼吸困难,可他却依然坚守在最前沿将大火完全扑灭,保护了仓库中将发往全省的农资产品。

     2001年7月7日傍晚,海南省农科院发生了海南历史上最大的一起爆炸事故,一座三层高的实验楼被炸塌,残留的一堵墙也摇摇欲坠,事故现场弥漫着浓浓的氯化氢等多种毒气,死亡人员的尸体残肢遍地,现场惨不忍睹。为了搜索幸存者,郑阳武临危受命冒着发生二次爆炸的危险携带生命探测仪进入现场搜索。搜索中,他听到一名小女孩沙哑的哭声。他一边不断地向小女孩喊话稳定她的情绪,一边不停地用手扒砖土,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奋力抢救,终于将被困小女孩成功的抢救出来,郑阳武却因吸入过量毒气,晕到在现场。

     2005年6月24日,位于海口市秀英区滨海大道的中石化海口油库内一段输油管线因大雨侵蚀围墙倒塌后而被砸断,几十吨93号成品汽油急剧泄漏并流溢在200多米长的管沟内,大量汽油蒸气弥漫在整个库区,方圆400多平方米范围内可燃气体浓度高达26.7%,稍有闪失,哪怕一丁点火星都可能引发库区上万吨各类成品油爆炸,后果不堪设想。特勤一中队官兵赶到现场后,郑阳武背负空气呼吸器,穿上防化服,带领侦检小组率先进入高危区,全面侦检库区内各个部位的油气浓度。从24日傍晚6点到第二天中午12点,他盯着头晕、作呕等中毒的不良反应,连续奋战18个小时,共72次进出油气浓度已达到爆炸极限的危险区域进行侦检,以过硬的特勤业务素质和高超的胆识,出色地完成了侦检任务,为指挥部做出正确决策提供了大量可靠的数据。为事故的成功处置起到了关键作用,受到省公安厅表彰,荣立个人二等功。

     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发生强烈地震,成都、绵阳、广元、雅安、德阳、眉山等震感强烈。郑阳武作为特勤中队的业务骨干,主动请缨,投身地震灾区的抢险救援,并担任海南消防赴川第一抗震救灾队侦检组组长,于14日凌晨6时许,抵达重灾区北川县展开救援战斗。在赴川抗震救灾中,他冲锋在前,临危不惧,奋勇抢险,在抗震救援现场余震不断,楼房面临垮塌的危险情况下,始终战斗在最危险的一线,在设备简陋、人员缺少的情况下,与救援队员们顽强拼搏、连续奋战8天8夜,先后成功解救19名群众,圆满完成了任务。

     一座不垮的大厦,必定有坚实的栋梁;一个处于危难时期的国家,必然会挺起民族的脊梁。在抗震救灾的生命争夺战中,共产党员就是一面面飘扬的旗帜。郑阳武同志作为一名党员班长骨干,时刻不忘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每天都是第一批进入灾区的救援队员之一,每次救援工作最危险、最关键的时刻,他总是置个人的安危于不顾,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他人,在重灾区北川县度过了不平凡的8天8夜。

     14日,为第一时间营救被困人员,郑阳武与队员们徒步负重赶赴一线。按照总指挥部的命令,在林国朝副总队长和余德炎参谋长的带领下,救援队第一时间赶到了此次地震灾害中受灾最严重的北川县曲山小学。郑阳武根据分工与救援队破拆、救生、起重小组一起,携带着生命探测仪、破拆工具、轻型起重、照明等救援器材等设备开展搜救工作,立即投入救援战斗。北川县曲山小学四层的教学楼紧靠山坡,在地震后变成了两层,下面两层基本上已完全塌陷。顶层天花板从中间凹陷,变成了漏斗状,仅剩一根失去支撑的横梁托着楼板,摇摇欲坠,随时都有可能垮塌。教学楼的背后,是一片山体滑坡的危险地段。郑阳武带领侦检小组队员们首先冲了上去,冒着强烈的余震不断来袭、山体滑坡和建筑垮塌的危险,深入曲山小学垮塌建筑的内部,利用生命探测仪、蛇眼探测仪等设备进行救援前的侦查搜索。突然,郑阳武听到教学楼左后角的废墟里传出微弱的呼救声。他迅速寻声跑去,确定位置,从倒塌的后墙跃入现场,就在一个预制板的下面,发现了一个女孩的头部,她还活着!但她的右小腿上面压着一个已经死去的小男孩,小男孩的身上还压着一堵墙,救援十分困难。此时,余震不断,瓦砾沙石纷纷掉落在郑阳武的头上,情况危急!如果不立即营救,不但小女孩没有存活的机会,郑阳武和其他援救人员也会有生命的危险。在这紧要关头,郑阳武俯下身子,大声鼓励被埋在废墟里的小女孩:孩子,坚持住!有叔叔在这里,你一定不会有事!”话没落地,立即赶到附近山上,砍伐两棵大树来支撑未坍塌的墙体,把房顶控制住并展开施救。在救援队员的共同努力下,一批人用绳子绑着水泥地板往外拉,郑阳武则利用液压剪扩器和液压救援顶杆从里面把水泥板往上撬,在用钢筋速断器、液压钳等工具快速把连在水泥板的钢筋切割断后,再用混凝土破碎机和手动破碎器把水泥板凿碎,在水泥板被凿通大洞,竭尽全力抢救。13时40分,终于清除了压在小女孩身上的混凝土预制板等障碍物,成功救出被困了40多个小时的小杨露。“太感谢你们了!”小女孩的父亲热泪盈眶,紧紧地抓住郑阳武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15日,正在北川职业中学援救的郑阳武接到总指挥的命令,火速前往电力公司调度中心救人。电力公司调度中心在北川职业中学对面,他必须越过一座600米的桥梁,绕过一段滑坡的山体,才能够到达。由于地震的破坏,桥已变成危桥,桥道完全被推毁,无路可通。再加上这几天连续下大雨,滑坡的山体更加泥泞,随时有二次滑坡的可能。“只要还有一个受伤的群众,我们搜救就一分都不能停止。”郑阳武坚定地说。他和几个队员们立即沿着河边行进,踩进去的淤泥深及大腿,每走一步都十分吃力。随后顺着山势一步一步向前探路,身边是不断滚落的山石,脚下是未知的险境。手磨破了,鲜血直流,他却毫无知觉,只是在淤泥与乱石中向群众传递着生的希望。来到倒塌的调动中心,通过现场侦查,确定被困人员易欣的位置后,郑阳武率先纵身跳下,马上用手向着易欣被埋的方向掏。当时他的手已掏出了血泡,但他不觉得疼。清理完混凝土后,又用电动强力剪将压在走廊扶手上的钢筋清除,扫除了救助易欣的通道障碍。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紧张工作,上午10时,成功地将易欣从废墟中救出。

     郑阳武用青春热血和对特勤消防事业的执着展现了一名消防战士、特勤消防队员特有的风采,诠释了特勤消防战士这一神圣称号的含义,他凭借过硬的心理业务素质,娴熟的特勤技能和实战经验,赴汤蹈火,灭火救援,在特勤消防的岗位上用自己的英勇行为兑现了“为人民服务”这重于泰山的铮铮誓言。

上一篇:制水分公司安全工作演练

下一篇:贵州省公安厅举行大规模反恐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