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员火场中把防毒面具让给孩子自己晕倒

点击浏览下一张

  1月13日23时31分,樟洋社区樟深大道南122号沿街店铺发生较大火灾事故,经过樟木头公安消防大队全体官兵奋力抢救,共救出22名受困人员,事故共导致8死1伤。然而,事后当地居民谈得最多的不是大火,而是舍身救人的消防官兵。在紧张的救援当中,出现了一幕幕感人的情景……一名年轻的消防兵钻进滚烫的浓烟,强忍着烟呛,将自己的防毒面具给了待救孩子,自己却因吸入大量的毒烟而突然晕倒。

  2005年入伍,现任特勤班长

  他坚强勇敢,面对火海毒气,第一个冲向火场;他不畏险情,钻进滚滚浓烟里,将自己的防毒面具给了小孩;他奋起抢救,当抱出第15名生还者后,突然昏倒在地;他就是樟木头公安消防大队的特勤班班长兼执勤车司机黄志华。

  黄志华是梅州市五华县大田镇人,今年22岁,2005年入伍,今年是他入伍的第六个年头,现服役于樟木头公安消防大队。

  在服役的六年里,他热爱军队,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消防工作;他无数次进入火场,抢救被困人员;他被选入“东莞公安消防突击队”,前往四川都江堰、绵竹、平武等重灾区,参加“5·12”汶川特大地震的救援工作;他曾在东莞市举行的公安消防业务技能大比武上荣获三等功;他多次参与灭火救援,因表现突出,被评为“优秀士兵”,并四次受到嘉奖。

  现任东莞市公安消防支队樟木头大队队长郭志军称他为消防战斗的“好苗子”;东莞市公安消防支队樟木头中队队长曹梓信称他为火场上的“拼命三郎”;战友黄耀坚称他为军营里的“铁血汉子”。据了解,黄志华先后在常平、厚街等镇的公安消防大队服役过,并于2010年2月份被调到樟木头公安消防大队服役。

  雷厉风行,第一个冲向火场

  当天晚上,接到火警后,黄志华迅速赶到火灾现场。黄志华所在的特勤班共出动了4名业务水平优秀的消防兵,而黄志华则作为主力队员担任执勤车司机,主要负责救援、火场警戒、保持消防人员以及消防车进出畅通等工作。

  到达现场后,五层高的大楼被烧得直“吐”黑烟,楼里楼外隐约传来撕心裂肺的叫喊声。黄志华毫不犹豫地打开车门往后车厢跑去,并大声吼了一句:“快,拿装备!”坐在副驾驶座的曹梓信看到黄志华的举动,他也迅速跟着下车……强光手电筒、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三节金属拉梯共12.5公斤重,黄志华只用了18秒时间就把装备背上身,并且第一个向火场冲去。

  救灾工作千钧一发,时间就是生命。浓烟大大降低了现场的能见度,凭着敏锐的听觉,黄志华确定了三楼有人求救,经验丰富的他直接就将金属拉梯伸到三楼的阳台处,由于金属拉梯只能爬一个人,因此黄志华向战友打手势示意:准备接应被困人员。

  强忍烟熏,把防毒面具让给孩子

  当黄志华爬到三楼阳台边上时,他发现被困的是一家四口,其中有妇女,还有两名小孩,见此情状,黄志华迅速地把随身携带的三个防毒面具扔进阳台大喊:“快,把面具给孩子戴上,别让孩子吸入浓烟。然后先把孩子传给……”还没等黄志华把话说完,扑面而来的滚烫浓烟已经将他熏得几乎无法睁眼,但他还是咬紧牙根,强忍着烟熏大声喊:“坚持住,很快就会没事,先把孩子传出来……”

  尽管视线模糊,尽管浓烟呛人,尽管自己已出现眩晕,但这是黄志华唯一的念头——— 先救孩子。黄志华很快就将其中一个小孩救出,并安全送达地面,然后又再次顺着金属拉梯往三楼爬……就是这样来来回回,黄志华将一家四口逐一救离火场。“遇到这种情况,没有其他办法,不能长时间闭气,只能自己吸入浓烟。有些时候,真的考虑不了那么多,一心只想着救人,并不停地告诉自己,要以最快的速度救出更多的人。”

  大火无情,人有情。被救的是黄福明一家,他看到妻儿安然无恙,对救他们的消防士兵心存感激:“在火灾现场,我把孩子传出去给黄志华,他将孩子抱在怀里,慢慢地爬下去,然后又迅速地爬上来。说实话,我看到他就等于看到了希望,我要对他说声‘谢谢’”。

  救出15人,自己因吸入浓烟晕倒

  “要快,一定要快,尽可能地救出更多的人。”黄志华指着二楼对战友黄耀坚说。对于黄志华而言,扛在肩上的重量是责任。每当进入火场,只要还看见有人招手,只要还听到有人在呼喊,黄志华就不会放弃……“当摸到生还者的手,我内心就会很兴奋,心想我一定要帮助他们脱离危险。”

  就在黄志华从火场里救出第15名被困人员后,因吸入大量浓烟和体力透支的缘故突然晕倒在地,在场的战友连忙将黄志华抬上救护车,送往石新医院治疗。

  当他醒来后,已是第二天的中午。黄志华看到守护在床边的黄耀坚就问:火情得到控制了吧?被困群众都救出了吗?黄耀坚告诉他,火已经扑灭,被困人员也已全部救出……这才让黄志华松了一口气。

  自我感觉良好的黄志华急着要出院。无奈之下,主治医生告诉他体内残留着大量的毒气,要通过一段时间治疗才能将其排出,另外还要注意休息,方能痊愈。

上一篇:中国海军024导弹艇水兵当兵回忆录

下一篇:微山湖区护电忙----优秀农电工李军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