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海胆香飘海内外

 
潜入海底采集海胆。
 
工人们正在把海胆回收上岸。
 
加工海胆。本报记者 甘跃飞通讯员李坚强摄

 

  “我们公司今年的海胆肉产量预计在8吨左右,大部分都将销往日本。”昨日,正在南澳码头忙着将收获来的海胆进行加工包装的顺成海产公司老板许先生告诉记者。据了解,深圳南澳的海胆养殖日益火爆。其出产的“深圳特产”——海胆的海域面积已达到数千亩,是我国主要的海胆产地之一,年产海胆肉数十吨。

  南澳向来盛产海胆

  据悉,海胆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与药用价值很高,海胆体内的海胆肉不仅含有大量蛋白质和脂肪,还有各种维生素、钙、磷、铁和多种氨基酸等。

  南澳是海胆的原产地,当地流行这样一句话:“无钱买鸡蛋,餐餐食海胆”,可见海胆在当地的产量之高。当地渔民告诉记者,“南澳海域向来盛产海胆,从很小的时候起,我们就下海捞海胆了。小时候,家里没菜吃了,就到海里捞几个海胆上来和青菜一起炒着吃。鸡蛋要掏钱买,而海胆直接从海里捞就是了。几个小伙伴在海边玩累了、饿了,就会潜下水捞几个海胆上来,敲开海胆外壳,勾了里面的肉就吃。”

  据了解,在中国,海胆有两大产地,一是大连,其次就是南澳了。

  海胆养殖日益火爆

  海胆是一种棘皮动物,大多栖息在海藻繁茂的沿岸浅海岩礁底或石缝中,主要以海藻和小动物为食。由于海胆不喜迁移,这方便了海胆的放养,秋季放养,次年春末夏初捕捞。

  “国内外市场对海胆的需求量不断增大,靠采集野生海胆不可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在适合海胆生长繁殖的沿海,都用来养殖海胆了。”许先生告诉记者,他们公司就承包了很大一片海域,“从水头沙到西涌、鹅公湾,直至三门岛,我们承包2000来亩的海域。”

  许先生表示,海胆苗都是野生的,需要去香港买。“我们每年国庆节左右,都要去香港进苗,每次要买40000多斤。然后再沿着我们承包的海岸线一路投过去,平时请几个人负责看场。”

  潜入海底采集海胆

  许先生告诉记者,现在正是海胆收获的季节,“不过,最肥的是清明节左右,而一到7月,这一季的海胆就收完了。”下午,记者前到南门头海域,正好遇上几艘正在采集海胆的快艇。渔民何老伯告诉记者,“我们是老板雇来专门采集海胆的,一条船三个人,每天给我们的钱是950元。”

  何老伯带着另外两名年轻的渔民组成了一个“捕捞小组”。记者看到,只见两位渔民身着潜水服,潜入海水中,15分钟左右,何老伯便用力拉连在潜水渔民身上的胶管,年轻渔民带着一网沉沉的海胆很快就游到了艇边。

  每公斤最高卖400元

  许先生带记者来到海胆加工的地方,几十个工人正在紧张工作,十来个人用工具将海胆肉挖出来,四五个人用井水将肉洗干净,然后有10多个人将洗干净的海胆肉一条条装进一个小木盒,最后是放进冻库内。

  南澳海胆因其上佳的质量,价格也相对较高,堪称“海洋黄金”。许先生告诉记者,“这一个小木盒装的是一两海胆肉,每盒的价格是18到20元左右。我们做得最好的时候是1997年之前,也就是亚洲金融危机之前,日本对海胆的需求量大而且价格高。那个时候每公斤的海胆肉达到400多元。危机之后,价格下来了,现在还能保持200多元一公斤的水平。”

  不过,许先生也有隐忧,“今年,我明显感觉到产量没有去年高了。去年,我们收了10吨海胆肉,今年估计只有8吨。其原因在于海水温度有所升高,影响了微生物和海藻的生长。”另外,许先生更担心的是海水质量,“原来有许多地方的海胆也不错,但由于受到污染,之后就不行了。”

上一篇:汕尾雨中游

下一篇:极品美食家的玩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