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登泽 杨光华 图文
闻警出动飞驰现场(小标 )
“嘟……嘟……”,5月30日上午10:55时,重能松藻煤电公司同华煤矿救护队值班室电话突然响了起来,值班救护队员陈建拿起电话听筒,听到电话那头矿调度员急切的声音:“川九公司观音桥安稳斜井发生瓦斯突出,请你们立即出发救援!”
“遭了!新区井下出事了!”陈建毫不犹豫地拉响了警报,“叮……叮……”刺耳的警铃声急促地响了起来,值班的6名队员迅速带上氧气呼吸器和救灾装备,整装待发。
家离救护队不远,正在休假的队长陈刚和队员杨炬听到警铃后,也急急忙忙跑回队,迅速着装,带上装备,与战友一起奔赴现场。
“呜哇……呜哇……”救护车凄厉的呼叫着,飞驰在崎岖的山路上,向7公里外的观音桥新区奔去。
生命至上救人要紧 ( 小标 )
救护车不到10分钟就赶到了现场。
此时井口已经聚集了很多川九公司的员工:“快去救人!我们还有好多工友都在里面!”“快点!救人要紧啦!”在简要询问了井下的情况后,队长陈刚立即命令所有队员戴上呼吸器,进入战斗状态,下井抢救遇险人员。
队员们从井口往里走几米,就是一个30米左右的斜坡,下完斜坡再往前走20来米有两道风门,打开风门,令人震惊:巷道里不远处有星星点点的灯光,有的还在不停地晃动。有着丰富救援经验的陈刚知道,这是遇险矿工求生的本能在支撑他们,用最后的力气逃离险境。这时,两名救护队员迅速用手式报告了巷道中的气体检测情况。
时间半刻都耽误不得,救人要紧!陈刚马上用口哨声命令大家快速搜索前进。往里走了30来米,他们看清了那个晃动的灯光,原来是一位遇险工友,受到高浓度瓦斯的侵害,已经神志不清了,他靠在矿车边上,摇摇晃晃的不知道该往哪里走。他们迅速上前扶住他,并给他戴上自救器,送他到安全地点。
继续往里走20多米,他们发现了第一位倒下的矿工。在巷道水沟边的两根离地20厘米的管道中间,一位伤员斜坐在地,头靠在管子上。当他们用矿灯照在伤员脸上时,发现他的眼睛还在微动。救护队员黄明琪迅速取下身上的自救器给他戴上去,哪知道,这位遇险的矿工此时的意识已经模糊,给他塞自救器的口具时,他牙关紧咬,口具根本无法塞入口中,黄明琪只好示意队友按住他的双手,拿来面罩式呼吸器给他带上。
在相隔不远的地方,救援人员又相继发现了4名遇险人员,迅速给他们戴上自救器后,队员们连扶带抬把他们送出了地面。
当机立断生命接力 ( 小标 )
看到遇险的工友成功获救出,守候在井口的川九公司员工纷纷要求下井参与救援。此时的陈刚队长也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井下瓦斯这么大,里面遇险的员工又那么多,多呆一分钟就多一分危险。按照目前的救援速度,他们这个只有8人的救援小队来回奔跑,要不了多久就会体力不支,丧失战斗力。
冷静的陈刚队长于是他当机立断,作出了一个大胆决定:救护队员在风门内的危险区域施救,身体强壮的川九公司员工在风门外的安全地点转运伤员,最大限度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
就这样,他们重新组织后又投入了战斗。据队员姜泽高回忆:从发现第一个伤员起,里面就陆续发现很多遇险伤员,那个场面很悲壮,有已经倒下牺牲了的,有靠在巷道边坐起的,侧卧的。发现遇险者后,他们先按规定程序检查伤情,然后带上自救器,送出危险区域。有些伤员被高浓度瓦斯伤害后神志不清,把戴好的自救器摘下,还乱抓乱打,救护队员只好两人各拉一只手,使劲把他控制住。为了赢得更多的抢救时间,他们加快救援和运送伤员的速度,凡是能走的伤员,一个队员扶一个,不能走的伤员,两个队员抬一个,他们心中只有一个想法,就是让伤者尽快脱离危险区。就这样,在增援的救护队到来之前的短短的30分钟内,这8名救护队员先后数次往返灾区,让40名矿工死里逃生。
速度创造奇迹 ( 小标 )
“在350轨道下山变电所门口的那位遇险者,要不是快速救援的措施得当,可能就没有他生还的希望了。”采访中,队长陈刚这样说。
据陈刚回忆,这位遇险者是他们在350水平发现的最后一位还活着的人,但是,伤者当时的情况非常不乐观,除了还有微弱的呼吸和脉搏外,躺在地上的他,喊不应,推不动,四肢僵硬,双眼紧闭。队员给他迅速戴上面罩式呼吸器后,陈刚才真正意识到他很危险:也许再迟一分钟,他就再也坚持不下去了。
“生命是最重要的!”采访中陈刚说。正是由于他们敬畏生命,在危难时刻千方百计抢时间,才为最后几个抢救出井的伤员赢得了生还的希望。
张登泽图1:救援人员下井抢险
张登泽图2:脱险人员正在吸氧
张登泽图3:救援人员研究救灾方案
张登泽图4:救援人员在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