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装学子砺锋芒
——沈阳理工大学国防生赴军区某防化团当兵锻炼侧记
●马鹰 庞真 于江伟
炎炎夏日,塔山之隅,军区某防化团练兵演兵如火如荼。
7月26日至8月26日,沈阳理工大学2008级120名国防生赴该部当兵锻炼,勤学军事知识,苦练打赢本领,踏实当好合格一兵,在当兵实践中锻造“五个过硬”基本素质。
期间,国防生散居各战斗班排,与战士“同学习、同训练、同劳动、同休息、同娱乐”,以普通士兵身份参加连队日常学习、训练及各项活动。笔者全程跟随,记录了国防生摔打磨练、化蛹成蝶的心路历程。
烈日淬火百炼成钢
“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我们在鲜红军旗下懂得了忠诚,学会了担当。”入营之初,国防生刘博就被该团承训领导小组精心组织的入伍仪式震撼了。承训部队有着优良的传统,其薪火相传的“9315”精神成为培育国防生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鲜活教材。
训练前几天,室外温度高达38℃,国防生们身着迷彩服,练军姿、走齐步、踢正步,没有一人叫苦叫累。国防生刘翔自典型的“4+2+1”型家庭,很少吃过苦,单兵战术训练中,他在右关节脱臼的情况下,硬是坚持爬完了全程。国防生贾剑南是国家二级短跑运动员,当他快速穿戴防毒衣、防毒面具然后跑完400米,成绩超出及格线20秒,他由衷感叹:兵真是不那么好当的。
队列训练中,经常会看到国防生们在训练间隙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认真记着什么。笔者翻开看了一下,映入眼帘的是一段段密密麻麻的训练心得。这样的本子,选培办给每个国防生都配发了一本。
笔者翻阅了大量当兵锻炼日记,大致概括了国防生的感想体会,那就是:把基层当家庭,把艰苦当恋人,把寂寞当知音,把职责当生命。
奋勇争先演绎精彩
这次实践锻炼,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军事基础理论、军事基本技能、军事体育、法规常识教育等6个模块18个课题,还有参观见学、理论讲座和综合考核等。此外,承训小组还给国防生安排了劳动锻炼,让国防生在与战士们的劳动中体会带兵之道。8月10日前后,该团营区周边迎来了强降雨天气,承训小组适时组织国防生们进行了战备演练,极大锻炼了国防生处置突发事件的组织协调能力。
集训中的政治工作也是丰富多彩,相继开展了黑板报评比、“庆八一”文艺晚会、“携笔从戎,放飞梦想”演讲比赛、拔河比赛等活动,每一次活动都是一次亮相、都是一次较量。国防生张昭群,平时不爱说话,是班里公认的“小闷罐”。他在演讲比赛中自荐担任主持人,刚开始时也是磕磕绊绊,可几天下来后却进步很快,现在主持起来也是有模有样。他说:“现在我已告别胆怯,找到自信,在这里的淬火改变了我。”
情真意切难舍难分
“有一种温暖说不出口,只是一想到就让人信心满怀;有一种感情表达不出,只是一想起便让人勇气倍增,这就是领导之情、战友之谊”,笔者在国防生蔡当兵日记中看到了这样一句话。
军区机关业务部门的同志来到防化团亲切看望慰问国防生,与国防生面对面交流,悉心的关怀,耐心的鼓励,点点滴滴渗透着殷切的期望,饱含着良好的愿景。
防化团团政委王海岩,亲自到训练场、宿舍了解国防生训练、生活情况,慈父般的对国防生嘘寒问暖,并叮嘱国防生细心体会、认真积累,一言一行流露出浓浓的关爱。
承训小组领导干部高度重视,对国防生热情周到,注重用思想凝聚人,用传统教育人,用荣誉激励人,用训练磨砺人,用演练摔打人,讲科学,求实效。“承训干部把我们当作部队的一员,尽一切力量帮带我们、磨练摔打我们。这个暑假收获太多了,惟一遗憾的是只有一个月的训练时间。”这是国防生李东平的心里话。
“军事训练当教练,作风养成当榜样,严守纪律当标兵,勤务劳动当表率,生活娱乐当朋友”,这实实在在的五个“当”,正是基层官兵对国防生的真挚情谊的具体体现。
将帅宏图自兵始。当兵锻炼既是将帅之路的奠基,又是“成钢”之前的“淬火”,是沈阳理工大学国防生从实践中去寻求带兵方法的定位点,提升任职能力素质的突破点。新世纪新阶段,军队现代化建设召唤着国防生,沈阳理工大学国防生信心满怀、勇站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