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纪实》之《兵驻西藏》-《山地奇兵》脚本

 
 
 

  下期预告及本期导视:

  高寒山地,生命禁区,不为人知的山地部队,神秘莫测的实战演练,恶劣的环境威胁生存,残酷的战场挑战胆识。《军事纪实》(本期)(下期)(正在)播出《山地奇兵》。

  2006年8月17日,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气氛异常紧张,他们即将从海拔两千九百米的部队驻地向海拔五千多米的某山口开进,一场为期三个月的战场机动和隐蔽伪装的军事训练全面展开。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是专门在高寒山地作战的部队,在海拔四千三百米以上的高原无人区,年平均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空气中的氧含量不足海平面的百分之六十,被称作生命禁区,即便是鸟兽,在这里也难觅踪影,山地步兵旅的官兵们每年都有三到六个月的时间,来到这样恶劣的环境中,进行艰苦的训练和演练。

  字幕:8月17日上午8时 四连车队出发

  8月17日上午8时,步兵二营四连作为先头部队提前出发,负责为整个山地步兵旅的战场机动扫清障碍。

  余永洪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政委

  我们始终按实战化进行训练和演练,把我们实战能力作为训练追求。(6:004528)

  对于他们来说,实战演练意味着不仅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接受战场的残酷考验。四连的官兵们自己也不知道,前方究竟会有什么样的艰险在等待他们。

 
 
 

  字幕:8月17日上午10时 假设敌空袭

  四连刚刚出发两个小时,危险就突然降临,上午十时,在一片山谷地带,警报声划破长空,四连接到上级通报,假设敌战机将在十分钟后对四连进行空袭,连长李广华立即命令车队疏散隐蔽。

  李广华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二营四连连长

  车辆迅速疏散,现在成一列在公路上走的话很集中,这时候敌人空袭命中率比较高。(1:004032)

  刘强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二营四连三排排长

  我们不能在他炮弹杀伤半径之内,同时停两台车。(6:001323)

  许勇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二营四连指导员

  车辆就地选最近的掩体,比如淤泥沟、灌木丛、断崖,比如一个比较陡峭的山崖,我们把车子靠边,敌机从高空看的话,很难发现,主要利用地形隐蔽伪装。(3:004813)

  如果车辆被炮火击中,势必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为了把损失降到最低,全连官兵迅速隐蔽。

  李广华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二营四连连长

 
 
 

  一个要求速度快,迅速从车上下来,下来之后隐蔽自己,西藏特殊环境里面,很多地方长了灌木,荆棘层,这个地方就是我们隐蔽最好的地方。(2:004300)

  浓密的荆棘层虽然起到了很好的伪装作用,但也给官兵们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许勇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二营四连指导员

  在西藏带刺的植物非常多,非常尖,而且上面有毒,但是毒性不是很大,扎上非常疼。 (3:004813)

  李广华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二营四连连长

  一般我们穿两层衣服都能扎透,更何况我们手上、脸上没有衣服保护的地方,经常扎得鲜血淋漓。(2:004500)

  许勇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二营四连指导员

  (官兵们)钻进去哪怕扎得身上再疼也不叫一声,扎多少个窟窿也不会动一下。(3:004900)

  林光元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二营四连战士

  一点都不能动,如果被敌机发现之后,影响不是我一个人,而是我们整个部队。(4:004851)

 
 
 

  四连的疏散隐蔽有了效果,“敌机”在上空盘旋,没有发现他们的藏身之处,在对可疑目标进行轰炸之后,“敌机”渐渐远去,轰炸并没有给四连造成任何损失,他们成功躲过攻击。

  字幕:8月17日中午12时 桥梁被破坏

  车队继续前行,中午十二时,一条三十米宽的河流拦住去路,河上的桥梁已经被假设敌破坏,河水很深,水流湍急,车队根本无法通行,假设敌的纵深炮火又不断倾泻在河里,企图切断车队前进的必经之路。

  许勇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二营四连指导员

  西藏特殊的地理环境,不像内地行军,桥和路都非常多,在这里走几公里,甚至十公里,二十公里,都不可能有桥,我们不可能绕一大截过,多耽误时间,兵贵神速。(4:001758)

  由于无法在这么宽的河道上架设桥梁,于是他们请求上级派工兵紧急支援。

  二十分钟后,工兵的舟桥车赶到,利用敌人炮火的间隙,迅速架桥。

  现场:架桥

  许勇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二营四连指导员

  (制式舟桥)是弓形,车载,平时是可以伸缩的,平时缩起,车载开到河边一下伸出去就可以了。(4:001317)

 
 
 

  只用了七分钟时间,一座浮桥就架设完毕,此时敌人的炮火随时都可能炸断桥梁,四连官兵不顾危险,迅速通过。

  假设敌一路上不断袭扰,给整个山地步兵旅的行军造成重大威胁。经过我侦察机侦察发现,假设敌据点处在一百公里外层峦叠嶂的山谷内,地形非常复杂,而我炮兵火力根本无法到达那里,上级命令四连向假设敌纵深地带挺进,拔掉“敌人”据点,消除威胁。

  隔断:

  高寒山地,生命禁区,不为人知的山地部队,神秘莫测的实战演练,恶劣的环境威胁生存,残酷的战场挑战胆识。《军事纪实》(本期)(下期)(正在)播出《山地奇兵》(上集)。

  字幕:8月17日下午14时 挖掘掩体

  车队继续前行,下午两点,四连接到上级命令,要求官兵们立即下车,就地挖掘人员和车辆掩体,而且在五个小时内必须完成,以便在夜间宿营时,如果敌人来袭,就可以迅速隐蔽伪装。

  八十多个单兵掩体,七个汽车掩体,再加上连指挥部掩体,这些至少十个小时才能完成的工作量,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无疑非常困难。

  李广华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二营四连连长

  单兵掩体就是桶式掩体,就像水桶一样在地上挖一个桶,上面有一个盖。(2:005400)

  许勇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二营四连指导员

 
 
 

  把草皮铲掉放在旁边,把里面的土,沙石用简易的东西运走,不能放在我们附近,放在敌人不容易发现的地方,深度大概根据人的高矮定,在里面蹲得下去,可以活动。(3:005300)

  这种单兵掩体看似简单,但对部队的隐蔽伪装和防护来说,非常有效。

  余永洪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政委

  把草皮揭开,人隐藏下去之后,再把草皮覆盖上,既能防红外线侦察,也能防敌高空侦查,人员走近也发现不了我们。(6:005300)

  李广华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二营四连连长

  还起防护作用,防敌杀伤,人藏在地下,可以防止地面武器的杀伤,减少伤亡率,有效地保存自己。(2:004900)

  高原空气稀薄,阳光辐射强烈,一会儿功夫,每个人都汗流浃背,脸和手被烤得十分刺痛。

  李广华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二营四连连长

  一般情况下早七点太阳出来,晚八点才落,可以达到十三个小时日照量,太阳刚出来紫外线辐射非常强,整个过程中我们战士训练都要暴露强烈阳光辐射下,时间长了基本上每个战士脸上脱一层皮,晒得非常黑,而且我们有战士脸上起了厚厚的茧,还脱皮,他用水洗,感觉很痒用手抠,脸的半面都脱皮了,太阳再一照,疼得非常厉害。(2:005700)

  两个小时后,单兵掩体构筑完毕,战友们这才注意到,班长林光元的手上流了很多血。

 
 
 

  林光元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二营四连战士

  我们接触植物平常地上摸爬滚打比较多,它也有毒性,染到我手上,它会形成病毒性感染,渗透到我的皮肤,形成泡,而且痒,如果你不在乎它,它就会越长越大,大了之后这个皮就会崩开。(4:003648)

  李广华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二营四连连长

  (林光元的)手不能弯曲,一弯曲就出血。因为我们知道在外面训练,所以我们就到医院用激光打掉,出去之后不到一个月又长出来,而且比上一次长得还要大,还要严重得多,到那种程度了,手不能弯曲了,抓铁锹抓不合拢了。(2:005012)

  接下来挖汽车掩体,战友们都劝林光元休息一下,可这位还有四个多月就即将退伍的老兵说什么也不听。

  林光元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二营四连战士

  其他战友也会帮我挖,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我不能因为这么一点小伤,皮肤病之类影响其它工作,所以我靠一种意志,拼命把自己掩体挖完。(4:005030)

  很快,林光元的手上鲜血淋漓,每一锹下去,都疼痛难忍。

  林光元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二营四连战士

  他们说十指连心,确实很痛。(4:003748)

 
 
 

  李广华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二营四连连长

  (林光元)开始挖的过程中,每次铲下去之后,手抓到锹上血都要渗出来,渗出来把锹把染了,指甲缝都在出血,他从来没有降低标准,没有比别人挖得慢。(2:005012)

  林光元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二营四连战士

  手不能用太大的力,它还会冒血出来,我只能这样挖,这样挖的时候假如我一不小心碰到它,或者用力过猛,把血崩出来了,我就抓土塞住,还是不容易止,就在身上找点卫生纸,按住它按二三十分钟血自然会止了,但是会留一个疤痕,如果你下次再用力再不注意它,仍然是这样,反复这样。(4:003648)

  事实上四连受伤的官兵远远不止林光元一个人,几乎所有人手上都磨起了血泡,但在林光元的带动下,没有一个人要求退出,五个小时后,他们终于完成了所有挖掘掩体的任务。

  字幕:8月18日傍晚19时 用散烟灶做饭

  官兵们挖完掩体已经是傍晚,炊事班正准备生火做饭的时候,突然意识到尽管已经是傍晚,但阳光依旧强烈,再加上西藏空气稀薄,能见度好,做饭升起的炊烟很可能暴露四连所在的位置。

  李广华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二营四连连长

  烟很容易被敌人发现,如果是一柱烟,直接冲到天上去,很长时间在空中飘来飘去,容易被敌人发现,而且传播的距离比较远。(3:001300)

  一旦敌人发现了炊烟,不仅官兵们挖掘掩体的辛劳会前功尽弃,而且很可能遭到敌人的攻击,导致全军覆没。

 
 
 

  李广华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二营四连连长

  我们用散烟灶,就是一个烧火做饭的地方,有一个很长的主烟道,一个烟坑,一个主烟道,烟通过主烟道的时候就可以很好把烟散开,不是从一个烟囱冒出来,而是从很多地方冒出来,分散开了,在其它地方看不到,而且烟很快就会消失。(3:001200)

  通过这种方法,四连再一次隐蔽了自己的位置,让假设敌无迹可寻。

  字幕:8月18日上午7时 伏击假设敌

  直到第二天早七点,官兵们都没有接到“敌人”来袭的消息,车队正要整装出发,连长李广华突然接到上级无线电指令:一股假设敌正逼近四连所在地域,四连所有的人员和车辆迅速隐蔽伪装,伺机歼灭来犯之敌。

  现场:汽车伪装 战士入单兵掩体

  官兵们这才发现,昨天刚刚挖好的单兵掩体都成了水坑,大家都很疑惑,这些水到底来自何处?

  李广华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二营四连连长

  挖的过程中是在草丛里面,就是长草的地方或者长灌木的地方往往下面有水,第二天再来的时候每个坑都有水,少的就全是泥巴,人踩在上面可以陷进去,多的有半坑水。(2:005200)

  原来这些水都是雪山融水,渗到地下后,尤其冰凉刺骨。然而这时敌人随时可能到达,根本没有时间重新挖掘掩体,军情紧急,战士们都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静静等待假设敌的到来。

  许勇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二营四连指导员

  我们战士还是跳下去,隐蔽伪装,哪怕在里面蹲几个小时,还是要蹲,高原水那多冷啊,夏天洗手都刺骨,可想而知我们战士蹲在里面,半坑水,蹲在里面半天,脚都麻,冷得身上抖,确实非常非常辛苦。(3:005600)

  林光元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二营四连战士

  就感觉非常地冷,浑身都湿透了,很凉。(4:010100)

  在短短的几分钟里,四连就这样消失得无影无踪,即使“敌人”走到跟前,也很难发现他们藏身的位置。

  两个小时后,假设敌终于出现,连长一声令下,战士们冲出掩体,迅速形成包围圈。

  现场:围歼假设敌

  假设敌怎么也想不到平地里会冒出这么多四连的战士,他们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也就是十几分钟的时间,这股三十人的假设敌被全部歼灭。

  字幕:18日上午11时 翻越山岭

  歼灭假设敌一个多小时后,上午十一时,四连车队来到海拔四千三百米的山谷地带,前方二百米处出现一座海拔五千米的山峰,“敌人”据点就在这座山峰另外一侧三十公里远的山谷里,四连接到下一步行动指令:他们必须在五个小时内,徒步攀登到这座山峰的顶端。然而这里的空气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百分之六十,官兵们在呼吸困难的情况下攀登,势必会造成巨大的体力消耗。

  许勇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二营四连指导员

  爬山的过程中你就是不背什么东西,什么都不带,就相当于内地负重三十公斤。(3:010000)

  这座山峰垂直高度足有七百米,根据以往的经验,官兵们攀爬这么高的山峰,至少需要六七个小时的时间,然而上级规定要在五个小时到达山顶,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场巨大的挑战。

  为了减轻负担,大家只携带了枪支弹药,防毒器具等必备用品,轻装上阵。然而此时,指导员许勇突然感到有些担心,因为四连将近三分之一的战士都是新兵,第一次深入高寒山地训练,他们很有可能出现严重的高原反应。

  许勇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二营四连指导员

  百分之百的人在海拔四千五百米都会有高原反应,肯定会有,看你反应轻重程度,记忆力减退,最明显感觉恶心、呕吐,头痛、头炸,耳鸣这是经常有,提不起精神,感觉手上没力气。(4:000000)

  指导员担心的事情很快发生了,不少战士刚走了一个小时,就出现了高原反应。

  宗成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二营四连战士

  因为我们刚上去,极不适应,一开始有点头痛,呼吸困难,缺氧比较严重,往山上爬,感觉挺难受,呼吸不进来空气,从身体来说很疲劳。(5:003800)

  林光元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二营四连战士

  我只能把气吐出来,好像吸不进来似的,吸到一半就没了。(4:004321)

  特别是对于很多新兵来说,这也许是他们有生以来最艰难的一次攀登。

  欧传汉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二营四连战士

  跟着战友跑,眼看跟不上了,强迫自己跟上去,腿软得很,不是自己的,跟不上,看人影不是一个两个人,而是一层一层叠起来,太阳穴胀得很,呼吸也吸不进气。(5:001000)

  字幕:8月18日下午14时 遭遇染毒区

  又走了两个小时,前方出现异常,烟雾滚滚,漫无边际,植物上还散落着白色粉末,显然,这是“敌人”设置的染毒地带,四周都是断崖深谷,此处是上山的必经之路,这对于疲惫不堪,高原反应严重的战士们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敌人”设置染毒区拦住去路,尽管官兵们都已经筋疲力尽,高原反应严重,但连长李广华还是命令大家穿戴防毒器材,准备通过。

  林光元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二营四连战士

  我们必须迅速穿戴防毒器材,包括我们防毒面具、防毒斗篷之类,还有我们的防毒衣,鞋,手套,全部得穿戴齐,第一个它是有时间限制,也就是我们在最快最短时间内,必须把这一套防毒器材全部穿完,不然的话高污染的化学物品粘在自己身上,身体受不了。(4:005230)

  字幕:8月18日下午14时 通过染毒区

  毒气很重,官兵们又必须快速通过染毒地带,这让新兵欧传汉感到很紧张,他本来身体就不是特别强壮,再加上高原反应,对他来说,这时每走一步都非常艰难。

  欧传汉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二营四连战士

  跑不起来,跑十来米就要休息一下,大小便都憋不住了,喘都喘不过气来,趴下去看到星星了,眼花缭乱。(5:000553)

  防毒服虽然轻薄,但官兵们穿上以后还是有说不出的难受。

  林光元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二营四连战士

  好比雨衣不透气,要是透气的话毒气就会粘在我们身上,所以它是很严实的,浑身非常热,冒汗。(4:005823)

  李广华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二营四连连长

  汗不能排到外面来,就会形成汗水,把衣服全部湿透。(3:000600)

  随着沉重的呼吸,欧传汉的视线开始变得模糊不清。

  李广华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二营四连连长

  特别是防毒面具出气后,因为外面比较冷,里面比较热,前面有两块玻璃罩,像眼镜一样,一呼气马上结成一层雾水,什么都看不到,走路都很困难。(3:000500)

  而更让欧传汉难以忍受的是,防毒面具几乎让他窒息。

  李广华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二营四连连长

  防毒面具里面是滤毒罩,滤毒罐,空气都要过滤,吸起来比较困难,本来就缺氧,戴那个东西更缺氧。(3:000800)

  欧传汉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二营四连战士

  那种感觉眼睛发黑,呼吸也断了,吸气非常困难,真的想把防毒面具拿掉,但是防毒面具拿掉性命就不保了,不能拿掉。(5:001022)

  为了不拖连队的后腿,欧传汉用尽了最后的力气,拼命跟上前面的战友。

  欧传汉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二营四连战士

  你要跟上去,强迫自己,最后就眼前一黑,什么都不知道,倒下来了。(5:002000)

  最终欧传汉因为严重缺氧晕倒,他会不会有生命危险,这让大家非常担心,四名战友轮流背着欧传汉向山下猛跑,并请求上级出动救护车支援。

  不到二十分钟,救护车把欧传汉送到了卫生所,医生们立即操作轻便式高压氧舱为他治疗。

  余永洪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政委

  高压氧舱治疗因为缺氧引起的疾病,通过增加供氧来治疗的,在海拔四千米,给你降到七百米,八百米(的氧气含量水平),氧气就充足了,病变的肺就会得到恢复。(6:005900)

  医生不断向高压氧舱里输入经过压缩的氧气,氧舱内每增加零点零一个大气压,就相当于海拔下降一千米的氧气含量。

  欧传汉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二营四连战士

  可能在高原待久了,一进去,像内地的气压嘛,心跳很舒服,呼气吸气很舒服,气自己跑进去了,不用(我)自己呼吸了。(5:001122)

  随着氧气不断输入,高压氧舱内气压增大,压迫欧传汉耳内的鼓膜,他感觉到耳朵钻心地疼痛。

  欧传汉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二营四连战士

  我感觉到耳朵嗡嗡响,鼓膜压进去的感觉,医生告诉我用手把耳朵堵住,我就用手堵住,慢慢感觉舒服了,然后慢慢把手拿开,耳朵也慢慢习惯了,也不怎么胀了。(5:001122)

  两个小时后,治疗结束,欧传汉终于脱离了危险。

  字幕:18日下午16时 四连到达山顶

  下午四点,就在欧传汉康复出院的同时,四连官兵也安全地通过染毒地带,到达了山顶。

  李广华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二营四连连长

  因为在高海拔地区,山每增高一千米温度下降六度,如果从驻地到那里海拔上升两千米,从三千到五千,气温就要下降十二度,下面时穿衣服少一些,爬的过程消耗体力比较大,人也特别累,出很多汗,爬到山顶面临第一种情况气温下降,因为人爬上去坐下来休息,很明显感觉冷。(2:005855)

  在高寒山地生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预防感冒,因为感冒会引发高原肺水肿,在缺医少药的高寒山地上,将很难医治,此时气温已经下降到零度,寒风瑟瑟,官兵们开始紧急御寒。

  林光元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二营四连战士

  我们跑上去就是再热,汗还没有干,甚至温度很高,都要强迫自己把雨衣或者携带的其它衣物穿上,以防感冒,一旦吹冷风,就会感冒。(4:004700)

  在海拔五千米的山顶,即使是入伍三年以上的老兵,也都有或轻或重的高原反应。

  李广华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二营四连连长

  在上面容易晕倒、头疼、恶心,上去之后感觉无所适从感觉反应慢、反应迟钝,你叫他半天叫不应他,思维会出现短暂的不灵敏。(3:000000)

  连长李广华不敢让大家在山顶停留时间过长,稍事休息,就命令战士们迅速下山。

  字幕:18日下午18时 野战生存

  两个小时后,四连翻过山顶,来到海拔四千三百米的山脚下,为了考验官兵们在野外的生存能力,他们在徒步出发时没有携带任何干粮,大家以班为单位,寻找食物充饥。

  李广华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二营四连连长

  在西藏真正作战起来面临保障困难,西藏相对内地来说,经济条件不是那么发达,物质储备量比较少,再加上后备补给上可能也很困难,不能及时补给到位。(3:001121)

  在训练之前,战士们已经通过相关知识学习,知道可以食用的野生动植物,而这其中最让他们感兴趣的就是吃鱼。

  林光元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二营四连战士

  能抓着那个鱼,西藏的鱼有惰性,非常懒。(5:000000)

  李广华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二营四连连长

  西藏的水比较凉,如果你把手伸在水里面,或者站在水里面几秒钟可以坚持,十秒钟以上感觉到刺骨,如果时间稍长一点可能会失去知觉,因为它那个水是冰雪融化的。 (3:002058)

  现场:抓鱼

  付出了一个人落水的代价,战士们终于抓到了两条鱼,再加上有战士们采摘的野果充饥,大家终于填饱了肚子。

  隔断:

  毒气弥漫,攀越险峰,官兵历经怎样的磨难?茫茫旷野,食宿无着,他们如何顽强生存?强敌当前,突袭战斗中,他们又遭遇了怎样的危险?《军事纪实》正在播出《山地奇兵》(下集)。

  官兵们刚刚吃完晚饭,傍晚七点,晴空万里的天气突然乌云密布。

  余永洪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政委

  这个到海拔四千米以上气侯变化非常厉害,就像老百姓话说小孩子脸一天三变。(6:004039)

  于是大家迅速选择隐蔽的地点,搭设简易帐篷,遮挡风雨。

  李广华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二营四连连长

  通常情况下把所有雨衣扣子连在一起,可以围成一个圈,上面盖一件雨衣,就可以搭成小型的班用帐篷,几个人共同取暖,抵御严寒恶劣的天气。(3:001900)

  帐篷刚刚搭好,倾盆大雨猛然降临。

  林光元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二营四连战士

  要么聊聊天,要么听听雨声,其实听雨声还是一种享受。(5:000000)

  字幕:19日早6时 徒步渡河

  第二天清晨,大雨终于停了下来,四连继续前行,刚走了几分钟,前方一条小河挡住去路,连长果断命令大家趟过河去,这让所有的战士倒吸了一口凉气。

  李广华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二营四连连长

  那个地方水不会超过零度,零度为什么不能结冰,甚至可以低于零度,但是不会结冰,因为水流的速度比较快。(3:002058)

  许勇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二营四连指导员

  刺骨,一个词刺骨。因为我们在行军过程中,走的相对来说腿已经发热,突然放到河里面一趟,感觉凉气到了全身,唰一下就上来了,骨头就像针刺一样痛。为了防止战士突然受刺激,一般我们先适应一下,把水浇到腿上先适应一下再过,如果水急,情况非常复杂情况下,组织大家手挽手,一起从河里通过。(4:001117)

  尽管战士们过河时都小心翼翼,但意外还是发生了。

  罗鹏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二营四连战士

  走到河中间,河里面水比较急,鹅卵石比较多,右脚踩到石缝里面,往前走被绊倒了,左膝又碰上鹅卵石,然后没什么感觉。(5:002148)

  李广华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二营四连连长

  如果没有人及时把你拉出来,你有可能就爬不起来,因为水已经让你的腿失去知觉,无法站起来,你趴在里面,等你全身被水冻僵之后,想爬都爬不出来。(3:002200)

  罗鹏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二营四连战士

  我摔在水里,好像什么都不清楚一样,感觉这个人瞬间凝固,没知觉一样,什么都不知道,好像跟外界失去一段联系一样。(5:002000)

  直到战友们迅速上前把他扶起来,罗鹏才恢复了知觉。

  罗鹏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二营四连战士

  然后他们把我拉起来,才能清醒看到前面是什么东西,刚开始上岸有点暖和,风一吹就感觉全身冷,冷得皮肤发紫。(5:001957)

  李广华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二营四连连长

  一般情况下我们就是说进行紧急御寒,就是不让他停下来,你就是跑步,哪怕你跑慢一点,你也跑,使身体一直处在热的状况下,直到身上衣服被体温暖干,或者被太阳晒干为止。(3:002000)

  罗鹏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二营四连战士

  因为毕竟当兵,流点血,受点伤,身上打湿很正常,用我们指导员的话说,越苦越累的时候才能体现我们作为四连战士应有的素质,所以我想就算没(干)衣服穿,我也会跟大家在一起进行到底,战斗到底,坚持到最后。(5:002447)

  字幕:19日早7时 开辟通路

  经过一小时的奔袭,在距离敌人据点二十公里的山间盆地内,发现“敌人”设置的障碍区,连长李广华立即向上级申请炮火支援,为连队开辟通路。

  许勇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二营四连指导员

  一般我们碰到大型的雷场,障碍区都要请求上级支援,要是等一个步兵连开辟出来,耽误进攻,也比较困难。(4:002300)

  现场:轰炸

  轰炸过后,大部分障碍物已经被清除,然而四连还是不敢贸然通过,因为障碍区内可能残存有少量地雷,仍然会对官兵们的行军安全造成重大威胁。

  宗成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二营四连战士

  一般防步兵雷很隐秘,可以埋在地底下,随便扔在草丛中,也不容易发现。(5:002800)

  许勇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二营四连指导员

  (防步兵雷)致伤残,你发现会很小心,就不敢大胆往前走,迟滞你行动。(3:002700)

  连长李广华迅速挑选了四名战士组成破障组,扫除残余地雷。

  宗成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二营四连战士

  通常我们所用的方法就是搜排法,一般采取匍匐前进,利用我们随身携带刺刀,一般我们用刺刀往土里插,就凭感觉,一插有硬的地方或者石头或者地雷,我们很小心扒开表层的土,敌人伪装的东西我们把它去除,再检查有没有地雷。(5:002800)

  战士们只能一米一米慢慢地向前搜排,此时他们清楚:手上的任何细小疏忽都可能给自己和战友带来危险。

  宗成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二营四连战士

  轻轻拿起来,旋拧开,下盖有三条线,上盖中间一条线对准下面三条线的中间那条线,地雷处于保险状态。(5:003000)

  李广华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二营四连连长

  就像手枪一样,枪放在保险状态扣的话扣不动,地雷也是一样,你把它放在保险状态,你压的时候机针不会撞击底火,所以不会引爆,你挖小型的地雷拧到保险线,扔掉就可以了。(3:003327)

  半个小时,就像半年一样漫长,破障组终于在雷区里开辟出一条五米宽的通路。

  现场:插红旗 剪铁丝网

  连长李广华立即下令全速奔袭,逼近假设敌据点。

  现场:奔袭

  字幕:19日上午11时 突袭假设敌据点

  三个小时后,在五百米外的无名高地上,四连发现假设敌据点,由于山势阻挡,我炮火无法覆盖到这里,更加不利的是:“敌人”的地堡居高临下,四连的突袭路线都在地堡的火力范围之内,这就意味着冲锋将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连长李广华决定用喷火枪摧毁这些地堡,但喷火枪的射程只有八十米,要摧毁目标,就必须尽可能地接近“敌人”。

  现场:捕俘哨兵 喷火枪射击

  高达八百度的火焰喷射而出,“敌人”的地堡瞬间成为焦土,战士们立即对敌方阵地发起强攻。

  宗成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二营四连战士

  它(喷火枪)喷出的液体还没有烧完,还在继续燃烧,有些干树枝,液体残留在上面,我们往上冲,离喷出的溶液远一点,溶液粘在衣服上会把衣服烧烂,粘在皮肤上容易烧伤皮肤,因为它是油液燃烧,一般的水扑不灭。(5:003200)

  现场:冲锋

  林光元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二营四连战士

  在战场上时间就是生命,我们在阵地前沿,必须争分夺秒,跑着越快死亡率越低。(5:000000)

  现场:冲锋

  刘伟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二营四连二排排长

  第一我们要观察有利地形,采取地堡射击不到的死角前进,第二我们上去之后要展开队形,因为地堡一般情况下,它修得比较隐蔽,有时候你上去之后才能发现,在底下看不到,容易遭到敌火的猛烈袭击,所以要把队形拉开。(5:005039)

  现场:冲上山头 俘虏敌人

  刘伟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二营四连二排排长

  冲上去我感觉非常高兴,因为终于冲到山顶了,前面什么障碍都让我踩到脚下,我觉得我很自豪,因为我胜利了。(5:005500)

  这种在恶劣环境中的实战化演练,在为期三个月的训练中每天都在继续,山地步兵旅的官兵们也因此练就了超强的耐缺氧,耐严寒,耐持久的能力,掌握了一身在高寒山地作战的本领,而这片苍茫而沉寂的高原,留下了他们茁壮成长的足迹……

责编:曹劲

上一篇:黄浦江上的环保卫士

下一篇:新兵连最后的日子 >> 第四十二章 防化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