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捅蜂高手”揭密“人蜂大战”

  穿着橘黄色防化服的靳福东,手里拿着一个布袋,轻轻朝水桶般大小的马蜂窝走去。只见他屏住呼吸,慢慢张开手中的袋子,然后对准目标,“呼”地一声,一团马蜂尽收囊中。乱了阵脚的“漏网之鱼”开始向四周发起猛攻,靳福东的“后援部队”立即举起杀虫剂一阵喷洒,马蜂在空中一番挣扎,不到两分钟时间,这群顽固分子也都“落马”了。

  整个“灭蜂”行动干净、利落,靳福东掂量了一下手里的布袋,好家伙,够沉,至少有十来斤。

  这是前不久发生在达城某小区一住户家阳台上的一幕。“捅”马蜂的小伙子靳福东,是武警达州市通川区消防中队的一名排长。

  “这算是‘小儿科’了,一锅端是最简单的,遇上棘手的马蜂窝,水攻、火烧,什么招儿都得用上。”

  在消防中队两年,靳福东参与消灭了近百个马蜂窝。“作为一名消防员,灭蜂也是必备课。”他被战友们戏称为“捕蜂高手”。
 

  “防化服一两千元一套”

  记者:还记得第一次和马蜂打交道吗?

  靳福东:2006年,不过具体是哪一次记不住了,因为实在太多了。有时一天可以接到四五个市民的求助电话,最多的一天,好像有十多个。

  记者:接到电话都会行动吗?

  靳福东:会,但遇上灭火、抢险等紧急任务,就只有先搁一搁。

  记者:说说你们的装备吧。那个橘黄色的衣服是用什么做的?

  靳福东:那叫防化服,是一套从头连到脚的塑胶套服,要一两千块钱一套。

  记者:重吗?

  靳福东:防化服分两种,轻型防化服和重型防化服。重型防化服是全封闭式的,背上要背一个十多斤重的空气呼吸器,只有在情况特别复杂的时候才穿。

  记者:穿上防化服人都变“胖”了?

  靳福东:不止变胖了,走路也很笨重,很缓慢。最恼火的是因为密不透风,里面的空气很让人窒息,夏天的时候特别遭不住。

  记者:是不是有了这身行头,就万无一失了?

 靳福东:那可不一定,有的马蜂毒性很强,胶手套都能被蛰穿,农村不是有句话叫“10只马蜂蛰死一头牛”吗?所以穿上了这身衣服,还是有危险,受伤也是不可避免的。

  记者:除了装备,你们的特殊“武器”都有哪些?

  靳福东:(笑)其实普通得很,专用布口袋、杀虫剂、铁棍子。铁棍子在火攻的时候用得上,上面缠上布或者棉花,再用铁丝一圈圈缠紧,浇上汽油,点燃,然后对准马蜂窝,一把火烧个精光。

  记者:对付马蜂还有哪些办法?

  靳福东:除了火烧,可以直接用布袋子套住蜂窝,一网打尽,可以用杀虫剂喷,还可以用水攻。

  “那个马蜂窝比洗脸盆还大”

  记者:印象最深的“人蜂大战”是哪一次?

  靳福东:应该就是不久前在凤凰山吧。当时也是接到电话,说有个农家乐旁边一棵黄桷树上的马蜂把人给蛰了。我们特勤班的队员赶到一看,都傻了眼。为啥呢?马蜂把窝安在高高的黄桷树上,直接取,没法上去,砍了吧,这么好的一颗树,又怪可惜。最后,只有冒险尝试火攻。
 

  记者:那个马蜂窝有多大?

  靳福东:有洗脸盆那么大。哦,不,比洗脸盆还大些,就像颗炸弹挂在树上,老远就听见“嗡嗡嗡”的叫声,让人心惊胆战。因为铁棒远远够不着,我们找了一根十多米长的竹竿,有碗口那么粗,然后和铁棒牢牢实实绑在一起。但是,这么长个家伙,使用起来也颇费周折,一旦不小心把树叶点燃,惊飞了马蜂,那可不是闹着玩的。为了防止意外发生,我们先将附近的群众疏散,然后几个人合力抬起竹竿,将点燃的铁棒对准树叶稀少的缝隙,慢慢伸过去。这时已经有一些马蜂朝我们飞来,落在衣服上。

 

  记者:怕吗?

  靳福东:习惯了,也不觉得怕了。当时根本顾不得这些,我们对准位置,刚一凑近,就听见“轰”的一声,马蜂窝变成了一团熊熊烈火,燃烧起来,附近的群众也都拍手叫好。

  记者:花了不少时间吧?

  靳福东:总共奋战了差不多三个小时。

  “蜘蛛侠”飞檐走壁灭蜂

  记者:除了这一次,还有没有特别惊险的经历?

  靳福东:2006年的8月,西外国际新城有一户人家,住在顶楼7楼,在外墙上发现了一个马蜂窝。他家的情况很特殊,因为盖的是琉璃瓦,没法从楼顶下去,只能翻窗爬上去。当时我负责指挥,一位战友则系好安全绳,穿上防化服,全副武装,就像是电影里的“蜘蛛侠”,从窗户爬到屋顶上,摸索着接近马蜂窝,准备火攻。

  记者:顶楼离地面至少有二三十米吧,不是很危险?

  靳福东:对啊,而且他穿着防化服,行动很不方便,当时我们都替他捏了一把汗,生怕万一有什么闪失。这位战友一靠近马蜂窝,很快就引起了马蜂们的注意,开始向他发起了“攻击”。他悬在高空中,衣服上停满了密密麻麻的马蜂,周围还有成群结对的马蜂在他身边打转,但我们只有干着急,帮不上忙。最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把大火终于把马蜂“摆平”了,那位战友也安全“着陆”,我们才松了一口气。

  记者:当时是夏天,应该很热吧?

  靳福东:嗯,防化服密不透风,衣服、头发全部湿透了。但是不消灭这些蛰人的马蜂也不行啊。

  记者:水攻主要用在什么时候?

  靳福东:水攻主要针对在树上的马蜂窝,为了避免爬上树惊动马蜂,就要动用消防高压水枪了。有一回,达县大树一个小学的一棵树上发现了一个篮球大小的马蜂窝,马蜂铺天盖地,就像轰炸机似的“嗡嗡嗡”在操场上空盘旋,吓得学生够呛。把树砍了吧,太粗了;火烧,树叶太茂盛。最后决定用“高射炮”把马蜂打下来。强大的水力“哗哗哗”攻击着蜂群,经过几番“轰炸”,最后,马蜂终于缴械投降了。

  “不要乱捅马蜂窝”

  记者:和马蜂打了几年交道,受过伤吗?

  靳福东:我倒还没有。其实只要穿上了防化服,有一套科学的“作战方案”,不出意外,一般情况不会受伤,不过还是不能放松警惕。有一次在罗江“剿匪”,我们的一个排长带了瓶杀虫剂在后方指挥,结果他没料到蜂拥而至的马蜂实在太多,由于招架不住,最后被蛰伤了,头上、脸上肿了一大块,差不多一周时间才好。

      
  靳福东:夏秋季节。今年10月份,我们在达县蒲家一天就端掉了5个马蜂窝。当时一走进村子里,村民们就向我们大倒苦水:毒马蜂太猖狂了,已蛰伤几个人了。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先用电锯将树锯断,然后再浇上汽油,把蜂窝点燃。随着“轰隆”一声,树枝连着蜂窝一起落下来,再点上一把火,害人毒蜂终于被消灭了。看到村民们露出了笑脸,我们也很满足。
 

  记者:达州有民间的义务捕蜂队吗?

  靳福东:好像没有,上次看电视,宜宾有人在10年的时间,捅了近千个马蜂窝。不过这种做法我们并不提倡,毕竟普通市民没有专业的装备,容易受伤。如果遇上马蜂窝,最好不要乱捅,还是应该向有关部门求助,因为马蜂毒性太大,被蛰后轻则局部肿胀、疼痛,严重的可能出现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安全小提示:

  马蜂又称胡蜂,是毒性最强的蜂种。人若被多只马蜂蜇伤,极可能引发肾脏等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医生介绍说,马蜂一般不主动攻击人。如果发现马蜂窝,市民千万不要用石头去砸或用竹竿去捅。如遇马蜂来袭,最好用衣物保护好自己的头颈,反向逃跑或原地趴下。如果被马蜂蜇伤可采取以下急救措施:用消毒针将叮在肉内的断刺剔出,反复用嘴吸出毒素。可用肥皂水充分洗患处,然后再涂些食醋或柠檬。最重要的是尽快就医,若被蜂蜇伤二十分钟后无症状者,可以放心。引起发烧、头痛,要及时治疗。

上一篇:收荒匠给氯气罐放气 32人中毒引来防化兵排险

下一篇:一件服装内置呼吸器重达6.5公斤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