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伍前就酷爱街舞的“80后”士官李蒙骄,在战友面前偶尔也会露上一小手 |
|
李蒙骄(左一)和张升平(左二)一直珍藏着“宝成铁路109隧道抗震救灾纪念”文化衫 |
|
防化营的战士在进行训练,他们中很多人都参与了宝成铁路109隧道抢险 |
|
部队的网络可以玩网络游戏,这对很多90后的战士来说,无疑是一种放松休闲的好方法 本版照片由本报记者 张杰 摄
|
80后”曾经被认为是“垮掉的一代”,
没有责任感、没有自信心、没有理想、不敢面对挫折等成了他们的代名词。如今,军营中的他们已经成了部队的中坚力量。
质疑声中,“80后”渐渐成熟。
曾经 他们被认为是“垮掉的一代”
“向右看齐”、“向前看”……
7月22日凌晨,伴随着士官李蒙骄的口令,兰州军区驻陕某集团军防化营二排4班的战士们排成整齐的队伍,冒雨进行训练。
每天,军营的生活都这样重复着。
李蒙骄今年22岁,家在宁夏,大专毕业后走进军营。如今的李蒙骄在军营中已是带新兵的业务骨干,可是在两年前,他这个“80后”的新兵却被很多老兵看不起,认为他们这一代兵“不服管”。“刚来时,总觉得老兵对我们这批兵有看法。”李蒙骄说,有次野外训练,班长下令让坐在地上,他看到旁边有塑料片,就去拿过来让大家坐。“谁知被班长严厉地批评了。班长竟然小题大做,觉得,‘80后’什么苦都吃不了,训练肯定过不去。”李蒙骄心里下决心要好好训练,不能让任何人看不起自己。3个月的新兵训练后,李蒙骄已能够顺利完成各项任务,成为一名真正的军人。
当时社会上有人认为“80后”是“垮掉的一代”,但许多“80”后并不认同。李蒙骄和张升平等“80后”战士认真训练,军营中“80后”不断地立功受奖。“在这种质疑声中,我们长大了,成熟了,而且接受了历史的使命。”“80后”老兵熊欢说,他们这一代能成为部队的中坚,在一定程度上,“是部队对我们的认可”。
抢险 爆炸临界点“80后”冲在最前方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西安震感强烈。
5月13日上午9时,防化营集合准备,车辆、工具等全部备齐,“我们当时认为肯定是去四川。”到了火车站,身为班长的张升平才知道去宝成铁路109隧道抢险。
次日凌晨4时许,这些抢险队员的专列到达救援地点。“里面是180度高温,已经到达爆炸临界点。”李蒙骄的测试数据很快传到了现场指挥部,“赶紧让工人远离”。
一个小组的3个人临时研究后,向指挥部请示,最后决定将车上的棉被浸湿后封堵中口,断氧灭火,同时另外的组员也将北口封堵。
“这次我上。”“不,我上,我还没去一次呢。”救援现场外,士兵们争先恐后。
“当时不怕吗?”
“没想过,当时哪有时间想这些,就是一个目的,就是要抢险、就是要灭火。”7月22日上午记者采访时,战士们这样回答。
返程的列车开动了,战士们泪眼模糊。“这一刻,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感觉自己长大了,已经不是以前的‘80后’了。”张升平说,“这次抢险,我们不辱使命,也是对我们‘80后’的最好证明。”
抢险归来,参与的战士们都发了一个正面写着“I誙 CHINA,”背面是“宝成铁路109隧道抗震救灾纪念”的文化衫。55名参战的官兵们都不舍得穿,将文化衫整齐地放在箱底。
转变 从“80”后到“90”后
战士饭堂吃完饭喊“买单”
虽然“90后”战士的人数还不足10%,但他们让部队有了不同的感受。
出生于1979年的樊轶1998年入伍,如今是防化营洗消连连长,对各年代的战士格外了解。“我把带过的兵分为三代,1980年至1983年出生的战士,他们性格更像‘70后’的人。”他说,他们训练中非常能吃苦,服从执行能力非常强。
1984年至1989年出生的战士,参军目的不再像以往单纯。特别是来了批南方战士,他们受市场经济影响,很多想法都让人觉得奇怪。“有个南方兵入伍不久,和战友到饭堂吃完饭后,竟然大喊一声买单。”樊轶说,当时所有人都大笑不止,觉得这代战士思想太活跃。可到了“90后”步入军营后,让他们改变了这种判断。“‘90后’的战士太不一样了。”樊轶说,最初的感受是个性张扬、敢提意见,换句话说就是有点“我行我素”,什么事情都要提点自己的意见。一次吃饭因为不合口味,有名“90后”战士把饭菜倒掉,班长批评时他还振振有辞:“现在都啥年代了?这饭菜能提供多少热能?”
樊轶讲,“90后”战士入伍前,都是经常和网络打交道,他们的很多语言让老兵们感觉很新鲜。“有次听到两个‘90后’战士对话,‘Hi,你连队咋样?’‘偶稀饭’‘咱连队PL,东东多呢。’搞得我一头雾水,‘东东是什么东西?’原来这是时尚的网络用语。”他说。
90后 个性融入军营
男孩向男人蜕变
听着周杰伦“哼哼哈嘿”,玩着网游“传奇”,视“超女”、“快男”为偶像,这是“90后”的标志。当“90后”个性遭遇军营纪律时,他们开始从男孩向男人蜕变,军营的面孔也变得温柔。
“90后”生活从随意变规律
7月23日早上5时50分,起床号在空中回荡,训练场的宁静被打破。
兰州军区驻陕某集团军侦察营,徐东从睡梦中坐起,揉了揉眼让自己清醒。他拽过叠放整齐的迷彩服,迅速套在身上,背上20斤的装备,从宿舍冲到操场上集合。徐东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整天的训练紧凑而显得忙碌。
1990年出生的徐东来自江西,自从走进军营那天起生活就改变了,“我从没想到会过这样规律的生活。”
当兵从清垃圾学起
1990年出生的赵通通来自渭南。“在家的时候每天除了上学,什么事都不用操心。”起初,部队的生活让他很难受,所有的事请都要自己做,有件事让他更是格外抵触。营里每天有垃圾车运垃圾,每个班轮流清理垃圾。“我在家从来不动垃圾,因为味道不好闻。”赵通通说。
班里其他人直接钻进了垃圾台。赵通通皱着眉头也跟着进去了。“真的想跑出来,最终还是坚持住了。”他说,“回家后我要多干家务,让父母好好休息”。
做事先要想想别人
“上学离家下学回家时从来不跟父母打招呼。”18岁的韩进风说,那时他觉得非常地自由,想干什么就去干,从来不考虑别人感受。和同学相处也是这样,“有次和同学出去吃饭,我给同学敬酒,对方没有喝,我当时把杯子摔到地上走了。”他说,根本就不顾别人的想法。
入伍后,韩进风把个性带到侦察营,对于不顾别人感受的个性,韩进风没觉得有什么不好,直到生活上发生了件事儿。
部队实行每天生活用水限量。韩进风有天去洗衣服,他用水把衣服泡上,又倒上不少洗衣粉。“我根本没想起水的事,洗完件衣服就换回水,洗完了水也用得差不多。”他说,战友洗衣服水不够用了,他觉得很惭愧。那次后韩进风像变了个人,做什么事情都先考虑别人,说什么话都想想别人的感受。
军营中也有“网吧”
对于“90后”战士的生活,侦察营营长郑忠国很羡慕,每个连队都建了“网吧”,可登录军网进行网上冲浪。“网上提供各种电影在线欣赏。”郑忠国说,战士还可以在网上玩游戏,不仅有“CS”,还有网游“传奇”。
“以前看书都是严格规定的,现在可是放宽了规定。只要是健康合法的读物,就可以在业余时间看。”郑忠国说,这些都是精神上的变化,物质上的变化就是伙食了,以前很少考虑不同地方战士习惯,基本每天做的都是同样的饭。现在如果北方战士多,就多做些面食,南方战士多就多做些米食。
当然改变也不局限于这些,战士和干部沟通也比以前多了。郑忠国说,他当兵的时候,班长很少和他聊天,现在他当了营长,有机会就找战士聊天。战士提建议的渠道也多了许多,“军长都在网上公布了邮箱,战士们可通过邮箱提意见。”郑忠国说,随着“90后”战士逐渐增多,部队的管理还会有更大变化。
难题
当“80后”遇到“90后”
“90后”新兵的出现,让带他们的“80后”老兵摸不着头脑。为了管好这些新兵,这些“80后”的业务骨干们不得不努力充电,与那些新兵多沟通,熟悉那些可能只能“90后”才能听懂的语言。
“‘90后’新兵身上有我们当年叛逆的影子,但是他们的个性更加张扬,思维更加活跃,有一股闯劲,这些也是值得我们老兵学习的。”“80后”老兵杨晓东说,这些新的变化也必须要求他们带兵的骨干们改变以往的教育方式,凸显人性化的管理。
遇到靓女“80后”观望“90后”要电话
一天夜晚,班长李国静在宿舍和“90后”的新兵谈心。
“班长,你怎么还没有女朋友啊,我都谈过3个了,是这,我给你介绍一个网友。”在“90后”新兵看来,“80后”班长、排长们有点木,已赶不上时代了。
“有时在大街上,看到一个漂亮女生,我们只是远远观望,但是‘90后’的新兵却会直接跑过去,主动讨要人家的电话号码。”李国静说,这些对他来讲不可思议。
新兵三年后,张升平回家探亲,与哥哥的女同学见了一面,也就是这一面,让青春萌动的他爱上了这个漂亮女生,两人频繁地通过书信交流着自己的情感,他们通过书信恋爱了。
但是,张升平没有回安徽老家的打算,他想留部队,距离将这对情侣渐渐地拉开,他们分手了。谈起感情,张升平有些不自然。
这时,窗外传来了阎维文的歌声——“当你的秀发拂过我的钢枪,别怪我仍保持着冷峻脸庞,其实我既有铁骨,也有柔肠……
《当你的秀发拂过我的钢枪》这是他们最喜欢唱的歌曲,“歌声表达了我们这一代军人的心声”李蒙骄说。
“报告班长,给我请个保姆吧。”
“90后”被认为是更加叛逆的一代。
新兵来了,作为排长的杨晓东去车站接,看到一个新兵的行李多,杨晓东过去帮他提行李。新兵没说话,然后用刚腾出来的手点了根烟,“到部队了,是不能抽烟的。”杨晓东劝说了一句。
“管你×事。”
这个“90后”新兵的话让杨晓东愣住了。
“报告班长,给我请个保姆吧。”进入新兵连的第二天,王争就向班长熊欢提出这个条件,让熊欢目瞪口呆。
“他竟能提这种要求。”熊欢说,王争的家境条件较好,平时在家里,衣服都是让妈妈洗,来到部队,却傻了眼,于是就想找个保姆来洗衣服。
“以前我们是抢着干,现在他们是比着不干。”李国静说,他感觉“90后”没有“80后”能吃苦,“以前,班长一个眼神,我们就赶紧去干活。现在,干活班长要先去,要不新兵就会问,‘班长,你咋不去干呢?’”。
“他们很会讲道理,以前我们都是服从式的,班长下的就是命令,绝对服从,而现在,他们是吃软不吃硬。”一名带过“90后”新兵的排长坦言,现在管理“90后”新兵更难了。
“80后”教“90后”洗衣服
“90后”的战士在部队中成熟,他们的到来也影响着部队管理。“以前部队给人印象是严肃,没有任何人情可以讲,可现在不同了。”炮兵指挥连连长那根文说,部队的管理确实发生变化,当然是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新兵入伍前两月最艰苦,要掌握许多基本知识,也是最想家的时候。
由于想家或是无法适应部队,训练效果会受到很大影响。以前的管理中不会考虑这些问题,都会按照原定的计划执行。“现在计划还是要执行,可干部要和战士沟通。”那根文说,还要给每人做针对性训练计划,让他们能够慢慢适应部队生活。
除训练上要考虑新兵感受,生活也要给他们很多帮助。“‘90后’的战士基本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洗衣服、刷碗筷、收拾东西,几乎所有家务活都不会干。”防化营的班长赖菲说,这代新兵到了班上后,他就要像个大家长般教他们如何洗衣服刷碗筷。还有很多生活常识,训练后不能马上洗凉水澡,喝凉水会闹肚子等。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刘立春 杜俊岭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