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中,成都军区某防化团官兵在北川县城执行防疫消毒任务。高效文摄
2008年北京奥运会沈阳赛场上,沈阳军区某防化团官兵进行模拟检测可 疑物质。吴青桦摄
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的我军防化兵,经过多年建设,已成长为一支新型的战斗保障力量,勇于改革,不断创新,为保卫祖国边防、支援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军防化兵着眼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的防化兵建设新路,围绕“应急处突、全维保障、信息主导、国际合作”的建设发展方向,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防化兵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从1985年到1993年———
正规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1985年5月,中央军委作出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的重大决策,对军事训练产生了重大影响。根据新的形势要求,防化军事训练的立足点,由随时准备应付全面战争特别是核战争的临战训练状态,向和平时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轨道转变,防化训练改革也相应纳入合成军队训练改革论证会,明确了后续改革任务。从1987年开始,防化军事训练改革全面展开,各军兵种也吸取陆军防化兵训练改革的经验,对所属防化兵训练进行全面改革并取得显著成果。1989年,防化兵专业训练以技术战术基础训练和军官训练为重点,先后组织了全军喷火分队指挥员集训、防化处(科)长战役防化保障集训、防化战术训练考核等活动,使防化军事训练摆脱了单一兵种低层次循环的局面,开始跨进更新更高的阶段,进一步提高了防化兵高技术条件下作战的保障能力。
在这一阶段,防化军事训练正规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1986年9月,总部召开全军防化分队军事训练纲目论证会,对防化分队训练纲目的结构、设题方式、课题内容、程序方法等进行了论证,明确了防化分队军事训练的任务和重点。1990年以后,围绕开展正规化训练、增强战斗力这一主题,总部在当年4月举办了全军防化分队教学法集训,10月召开全军防化训练工作现场研讨会。这一系列活动,进一步统一了广大官兵对防化训练改革的认识,对防化训练的方法步骤进行了规范,对影响制约防化训练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成为我军防化训练正规化建设的重要阶段。
从1993年到2002年———
非战争军事行动训练日益受到重视
1993年1月,军委扩大会议提出我军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强调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可能发生的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上,为不断变革的防化军事训练注入了新的动力,引领我军防化军事训练变革步入以科技强军、科技练兵为主导的深化发展阶段。1995年10月,新一代《陆军防化兵军事训练大纲和成绩评定标准》颁发全军施行。2001年7月,新一代防化兵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颁发全军施行,科技强军的思想和科技练兵的实践活动迅速在防化军事训练领域铺开。
从实践来看,在这一时期反核化生恐怖和核化应急救援等非战争军事行动训练日益受到重视。1995年10月,总部组织防化兵协助地方处置毒气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研究性演练,就反核恐怖袭击的军地协调机制、力量编组、装备建设及训练方法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2001年4月,组织了全军核事故应急演习,全面检验军队核应急救援能力,对军队核应急指挥体制、救援方式、装备建设进行了深入探讨。2001年10月,防化兵部分兵力参与上海APEC会议安全保卫工作,圆满完成任务。2002年8月,总部召开军队反核化生恐怖及化学救援理论研讨会,梳理形成了防化兵遂行反核化生恐怖任务的建设发展思路。
1978-2008,对中国注定是一段不平凡的历史。改革开放30年,是我军全面建设飞速发展、军事训练不断深化的30年,也是防化军事训练创新求变、跨越发展的30年。
30年的防化军事训练变革,是在世界两极对抗的战略格局逐步瓦解,以及我军军事战略方针发生深刻转变的大背景下展开的,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从1978年到1985年———
高度重视防化专业基础训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人民军队的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防化军事训练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这一时期的防化军事训练,是从“文革”期间的曲折发展逐步转入正轨的阶段,重点是进行思想发动,狠抓干部训练和专业基础训练,进行单课题、项目和内容改革。
1978年,按照全军统一部署,防化部队广泛开展了“一专多能”、“技术能手”、“四会教练员”活动,培养了一大批教练员和专业骨干,解决了部队训练人才断档的问题。1979年8月,总部颁发了新的防化训练大纲和配套教材,修改印发了《防化参谋手册》,制定了各类考核标准,使大纲、教材、规定和标准基本配套,为开展正规化训练奠定了基础。从1982年开始,防化兵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以提高部队整体防护能力为目标、以训练内容为重点的训练改革。1984年,通过进一步梳理训练课目,大量充实实战需要的内容,初步形成了科学合理的训练内容体系。
这一时期的防化军事训练变革有两个特点:一是高度重视防化专业基础训练。1978年召开的全军防化专业基础训练现场会和1982年召开的全军防化训练改革会议,先后统一和规范了防化专业基础训练的内容、程序、方法和标准,以及明确了训练改革要贯彻群众性防护为主的方针。二是普遍开展了核、化学条件下的研究性演习。核化条件下作战研究,在这一时期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各军区、军兵种相继组织了核化条件下作战理论研究或实兵演练。
相关链接:
倪百鸣:建设具有我军特色新型防化兵 某部防化连:装备更新与时代发展同步
提高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能战度” 沈阳军区防化教导大队十年回顾
从2002年至今———
合成军队三防训练向纵深发展
2002年,党的十六大作出了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部署,军事训练展开了以信息化战争需求牵引训练内容、方法和手段向更深层次突破的变革之旅。总部启动防化军事训练内容改革及大纲编修工作,通过调整滞后内容、充实使命任务内容、合理增加信息化内容、完善训练标准体系,构建了与核化生应急及反恐维稳任务相适应的防化兵训练内容体系,为实现防化军事训练转变奠定了基础。
在2006年7月总部组织的全军核化生整体防护能力示范性评估活动中,被概括为“贴近合成、融入合成”的评估思路、“分层次、分阶段”评估的方法路子,较好地解决了评估工作与部队战备训练结合的问题,受到部队的普遍欢迎。2007年底,总部在新一代训练与考核大纲中,进一步统一和规范了合成军队三防训练内容标准,实现了合成军队三防训练内容系统化、标准要求规范化的重大突破。通过这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动合成军队三防训练不断向纵深发展。
梳理历史,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迎接挑战。30年的防化军事训练变革,一个贯穿始终的基本思路,就是按照现代战争要求和我军建设的发展实际,围绕增强合成军队防护能力,建立科学合理的防护训练体系,提高部队整体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