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报特约通讯员 曹海华 撰文摄影 编者按 由南海舰队导弹驱逐舰“广州”舰、导弹护卫舰“巢湖”舰、综合补给舰“微山湖”舰等3艘现代化舰艇组成的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满载着祖国人民重托,远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为中外商船提供伴随护航,守护着亚丁湾上的平安。 10位湛江籍官兵有幸成为第五批护航编队将士中的光荣成员。在护航的日日夜夜里,他们克服长时间海上连续航行的艰辛和长期处于高温高湿高热高辐射的艰苦环境,一次次直面海盗威胁、一次次成功化险为夷,将汗水抛洒在大洋深处,用青春抒写对祖国的无限忠诚。 本报特约通讯员曹海华与护航官兵朝夕相处,并肩战斗,用手中的笔和照相机记录下了其中5位湛江籍护航官兵的感人故事。日前,曹海华通过卫星传真从亚丁湾上发来这篇通讯和图片。本报特予刊载,以飨读者,并向战斗在亚丁湾上的海军官兵致以诚挚的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制造快乐的“发动机”——赖铭河 “作为政委,就是要营造和谐活跃的政治文化氛围,‘用主题教育鼓舞士气,用温情真诚滋润心田,用文体活动强健体魄,用文学艺术愉悦心情,用规章制度确保安全’。”一见面,“广州”舰政委赖铭河就给自己画了个像。 赖铭河,廉江市人,1989年9月从廉江二中考入广州舰艇学院,毕业后到西沙某水警区艇中队当过副艇长、艇长、教练艇长。 赖铭河是海军部队为数不多的全训合格考核艇长改行任政工干部的,虽然现在干的是政治工作,但讲起训练仍是一套一套的,抓训练工作一点也不亚于军事干部,典型的“上驾驶室能操舰、下兵舱能做思想工作、站在甲板上能讲演”的优秀政工主官。 舰艇一离港,赖铭河这部制造快乐的“发动机”开始运转起来。举办大洋甲板运动会、大洋文艺晚会、英语培训班,开放健美俱乐部、大洋影院,开办蓝盾电视、深蓝广播、护航春秋笔会,开通网络游戏比赛、棋牌大赛,撰写“我在亚丁湾护航”征文、护航日记等一系列活动,一个接一个,不仅丰富了官兵文化生活,也缓解了官兵护航的艰辛。 “不仅要快乐,还得有品位。”赖铭河对开展海上活动有着更深层次的思考。以“感受经典、聆听感动”为主题的音乐鉴赏系列讲座办起来了,无论是古典的《高山流水》,还是肖邦的《C大调夜曲》;无论是陌生的非洲音乐,还是熟悉的红色歌谣。重要的是,启迪官兵的欣赏素养,提升品位层次。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亚丁湾官兵摄影展红红火火办起来了,摄影作品来自官兵护航生活的精彩瞬间,逐浪穿行的飞鱼、欢腾跳跃的海豚、气定神闲的海龟、展翅翱翔的海鸟,还有蔚为壮观的海天奇观、热火朝天的训练场面、新奇独特的异域风情,都定格在官兵照相机中。 战士们脸上写满了快乐和幸福,工作起来也更加卖劲了,怪不得编队指挥员张文旦深有感触地说:“如果军舰上有一群快乐的士兵,那么这艘军舰就能完成任何任务。” 舰艇航行在茫茫大海上,最让官兵揪心的莫过于家里有事照顾不上。家属生小孩、亲人生病、涉法问题等时刻牵动官兵的心。炊事班长封兵的妻子在老家开了个杂货铺,一家建筑公司欠帐17万后一夜蒸发。封兵找到赖铭河,赖铭河通过各种途径给其家乡有关部门去电协调解决;洗碗班长商海涛母亲患癌症,家里困难,赖铭河给后方打电话给其家里寄去了3000元钱……一件件暖心窝的事如涓涓细流滋润着官兵的心田,脸上荡漾着微笑。 现代军舰上的“总管”——彭福林 在“广州”舰,憨厚老实的彭福林可算个大名人。缘何?舰上消防、生活用水他管,各种舱室、燃油管路他管,生活污水处理、厕所堵塞他也管,官兵们戏称他为“总管”。 “总管”2006年12月从湛江麻章区入伍,现为海军“广州”舰舱段兵,海军下士。 在军舰上呆过的人都知道,“黑不溜秋的是信号兵,又脏又累的是舱段兵”。彭福林干的就是又脏又累的活。 “掏厕所又脏又臭,大家都不愿干。”彭福林说,有时一干就是2-3个小时,有时还得用手去掏,而且厕所里空气不好,经常一身汗一身臭,干完活后饭都不想吃。作为舱段兵,他只好自己硬着头皮上了,久而久之就习惯了。彭福林笑着说“以前刘少奇在接见时传祥时握着他的手说‘你和我都是在为人民服务’。在现代军舰上,我用自己的双手给官兵带来方便,也值啊。” 彭福林掌管舰上各种油、水管路的管理和维修,每隔4个小时就要到各个战位巡查一遍,一趟下来少说也得一个小时。他一天要值8个小时的班,加上平时各种管路的抢修、故障的排除,每天工作都在14小时以上。 彭福林还负责舰上海水淡化,保障全舰300多人生活用水。为了保障官兵24小时有水用,每天都能洗澡,他要不时检查各个系统压力是否达标、管路有无堵堵塞、清洁更换过滤网。 彭福林先后随“广州”舰出访过文莱、印度尼西亚,赴巴基斯坦参加“和平-09”多国海军联合演练,人民海军成立60周年海上大阅兵等重大活动,他保障的战位从没出过问题。 身怀绝技的“特种兵”——黄福保 身着一袭黑色特战服,手持先进反恐武器,以其独特的精神风貌和过硬的军事技能,深深地震撼着人们,随船护卫、驱离海盗、解救遇袭商船,一次次将奇迹书写在大洋深处。他们就是随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执行任务的特战队员,黄福保就是其中一员。 个头算不上高大威猛、话语不多的黄福保,05年12月从湛江雷州纪家镇入伍,现为海军陆战旅两栖队队员,海军下士。 随护航舰艇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特战队员可谓是千里挑一。挑选特战队员时,黄福保经过了层层魔鬼式的淘汰选拔和严格考核,过五关斩六将,从近千人中脱颖而出,可谓武艺超群、身怀绝技。 黄福保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随“广州”舰快艇前出查证海盗小艇的情景。3月29日,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在执行第190批护航任务时,突然编队前方5海里处发现8批30多艘可疑小艇,其中3艘小艇高速向编队直冲过来。担负伴随护航任务的“广州”舰立即拉响战斗警报,黄福保和战友们立即进行反海盗部署。为了掌握海盗情况,编队首次放快艇前出查证。黄福保和11名特战队员全副武装登上“广州”舰快艇高速前出。几分钟后,他们将小艇包围起来,海盗见势不妙,立即举手投降接受检查。作为阻击手,黄福全手持阻击步枪,仔细观察着海盗的一举一动。这是他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海盗,相距仅有3米左右,连海盗脸上的胡子都看得清清楚楚。 每次登上中国商船随船护卫,黄福保除了指导商船做好反海盗措施外,还要24小时担负警戒任务,灵活果断处置各种突发情况。执行护航任务以来,黄福保先后8次登上中国商船执行随船护卫任务、4次乘快艇前出查证海盗小艇直面海盗威胁、5次随直升机升空巡逻警戒和驱离可疑目标。每一次都化险为夷,确保了一艘艘商船平安地通过亚丁湾,他感到特别自豪。 特战队员是护航兵力的主要力量,除了执行特殊战斗任务外,还要担负舰艇警戒值班执勤。为了锤炼特战队员的超强本领,他们要经常进行恶劣海况下的楼道搜索、抛钩、攀爬、轻武器射击、直升机滑降等项目的训练和比赛。在前不久进行的特战队员技能比武中,他动作敏捷、灵活果断,以7秒62的成绩获得了攀爬组第一名;在海上大风浪轻武器射击比赛中,他在海上浪高4米,舰艇不停摇摆的情况下,以10发子弹10发命中靶心的优异成绩获得轻武器射击第一名。 海天之间的“顺风耳”——王武军 航行在茫茫大洋深处,舰艇远离了祖国、远离了大陆,要和国内保持联系就只能靠通讯,担负通信任务的通信兵被誉为“顺风耳”。 王武军就是这样一位海天之间的“顺风耳”。 王武军,2000年12月从湛江雷州入伍,海军上士。 有着近10年兵龄的王武军称得上是一名老海军了,但在海军“巢湖”舰报务班,他却只是一名新战士。 为啥?去年12月5日,他临时奉命从其它舰艇上调到“巢湖”舰帮助工作。 王武军拜新同志为师,从基础知识开始,学原理、学操作方法,他一边学一边虚心请教。晚上大家都睡了,他还抱着《卫星通信》专业书籍如饥似渴地学。 凭着扎实的通信专业功底,他整天泡在机房里,查线路看图纸,不出一个月,他硬是掌握了新装备基本原理,并能熟练操作。 一天,“巢湖”舰正在实施伴随护航任务,突然,卫星通讯中断。 太阳灸烤着海面,甲板温度高达50多度。为查明故障原因,王武军爬上4多米高的卫星天线平台,对每一条线路、每一个元件进行仔细检测。经过近4小时的检测,终于将故障排除。 他还结合护航中与外国商船联系较多的实际,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远海模式特有的发报技巧,大大缩短了报文发送时间,提高了护航工作效率。 兼职“洗衣工”——钟其锡 想不到“广州”舰上还有专门的洗衣房和烘干房,4台洗衣机每天早晚开放供官兵洗衣服和脱水,负责这项工作的正是下士钟其锡。 钟其锡,07年12月从廉江市吉水镇入伍来到海南岛。新兵训练结束后,光荣地成了“广州”舰一员。 护航期间,除了舰上官兵外,还有随舰出海的特战队员、上级机关领导和直升机组等300多人要洗衣服。早上,钟其锡得六点钟起床,晚上九点开始到12点才结束。有时官兵工作忙,他会主动要求由他代洗。为了不把衣服弄错,他还在烘干架上张贴标签,分区分类晾挂。谁的衣服没有挂好,他会帮着捋捋,谁的衣服弄脏了他会帮忙重洗一次。战士小张训练时不小心摔伤了腿,行走不方便,他替小张洗了20多天的衣服,每天都把衣服叠得整整齐齐送给他,让小张感动不已。 其实负责洗衣房并不是钟其锡的主要工作,他还有自己的战斗岗位。 亚丁湾天气炎热,“广州”舰一边护航一边开展训练,钟其锡要经常进行穿戴防毒衣训练。穿上防毒衣,里面又热又闷,呼吸不顺畅,时间久了有一种窒息的感觉。钟其锡一次次重复训练,有时甚至练得人都快虚脱了,但他咬牙挺了过来,前不久他参加考核,取得了优秀成绩。 舰艇进行海上靠泊补给时,钟其锡还是舰艇中段的碰垫手。钟其锡说,这项工作看似简单,但得胆大心细,不能大意,要根据海浪和舰艇摇摆情况,准确判断、不停调整碰垫,才能确保舰艇靠泊时不发生碰撞和挤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