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昨日下午4时40分至6时55分 地点:位于朝阳区北土城西路的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2楼实验室 事件:实验室里硅烷泄漏,火烟交织,消防员徒手抢出熊熊燃烧的“大火瓶”,扑救成功。 “万一钢瓶达到足够温度而爆炸,就跟炸弹一样,后果不堪设想!”现场一位中科院微电子所工作人员说。此时为下午5时20分,他说大约下午4时40分,听说硅烷泄漏起火,看到烟从北面窗子里冒出来。 “硅烷燃烧,非常危险!”他补充说。 据他介绍,起火的地方是个全封闭、超净化的实验室,里面全是进口设备,而且离研究所不远就是居民楼,硅烷气瓶附近还有极易燃烧的氢气和氧气管道等。 一些消防员已背着呼吸器冲了进去,记者看到有消防员穿着白色的防火服穿梭在楼层内。这种防火服可耐1000℃高温。 据现场指挥抢救的人员说,里面的硅烷钢瓶正在熊熊燃烧,所幸研究所里技术人员已经在最快的时间内切断了氢气等管道系统,并切断了和设备的连接。消防人员先是不停地向正燃烧的硅烷钢瓶喷水降温,但无法扑灭火苗。 所有进出火场的人员都戴着口罩,防止燃烧物刺激呼吸道。消防员用湿棉被去捂,但没有奏效,消防部门和研究所的领导们被迫紧急商量对策。 下午6时许,更多身穿绿色“战斗服”,背着呼吸器的消防员冲入火场。研究所的领导和技术人员也戴着口罩跟进去。 “水枪掩护!”几支水枪同时向罐体喷水。四五个消防员戴着手套,猛地将正燃烧的气罐搬到手推车上。为防止罐体倾覆,几个消防员几乎是抱着罐体不让倒。 约下午6时35分,他们从火场中冲了出来,罐的出口处火光刺眼,救火者的脸被照得通红。当他们推着“火瓶”走到楼梯口时,地面上立即响起了惊呼声。 接着,消防员仍然是半抱半架似的,将燃烧的气罐抬到一楼地面的空地上。警戒线拉出,周围的人迅速疏散开来,现场所有的水枪都向着一个方向射去。水打在钢瓶上噼啪作响,10多分钟过去了,可罐口的火球仍在跳动、在燃烧,丝毫未被水枪“吓倒”。 据该研究所一女性工作人员和一消防员解释说,由于瓶内压力要大于大气压,所以瓶内的硅烷气体会一直往外排放,火就会一直燃下去,就像油灯一样,只有等气体燃烧完毕,火才能灭,不过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用水喷射给罐体降温,防止爆炸。 火势已经控制,危险暂告缓解。下午6时55分,6辆消防车辆陆续开走,现场还有消防车留守监控。 ■ 小资料:硅烷能自燃 硅烷是无色、可以自燃的压缩气体。迅速释放会形成可能爆炸甚至引爆的气团。具有毒物学性质。接触硅烷会导致眼睛的刺激。吸入会导致头痛、恶心、黏膜和呼吸道的刺激。硅烷燃烧生成可以导致呼吸道刺激的氧化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