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条”播撒 云层化雨 本报记者揭秘飞机人工增雨全过程

“烟条”播撒 云层化雨 本报记者揭秘飞机人工增雨全过程

 

    领航员正在飞机上做准备工作

“烟条”播撒 云层化雨 本报记者揭秘飞机人工增雨全过程

 

    进行人工增雨作业的飞机

“烟条”播撒 云层化雨 本报记者揭秘飞机人工增雨全过程

 

    专家装填人工增雨用的“烟条”

“烟条”播撒 云层化雨 本报记者揭秘飞机人工增雨全过程

 

    前来云南进行人工增雨作业的机组成员

 

    □ 本报记者 陈洁 文 首席记者 黄兴能 摄

    对于许多昆明人来说,可能没有哪一年像今年这样如此迫切地需要人工增雨;更没有哪年像今年一样,需要请“外援”来实施飞机人工增雨。

    去年9月份旱情开始以后,人工增雨成为我省在雨季来临前缓解旱情的最有效手段。于是全省气象部门工作人员24小时待命,时刻准备着向天上发射增雨炮弹;省外的人工增雨飞机也到云南来支援作业,这在云南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昨日,记者几经曲折,办理了各种手续,终于得以走入空军陆良机场,一窥成都军区空军人工增雨飞机的真实面目,以及飞机人工增雨的全过程。

    增雨全靠10根大“烟条”

    要说人工增雨飞机和普通飞机的区别,那还真不明显。那架停在机场跑道上的小飞机并不起眼,唯一与众不同的就是机身两侧分别挂着一个巨型的“子弹”,“子弹”的肚子里分别塞着5条“大香烟”,人工增雨作业靠的就是这个。可以说,飞机是通过飞行将碘化银播撒到云层中。

    10根貌似大香烟的东西被业内人士称为“烟条”,它长约半米,有一条手臂粗,每条含125克碘化银。飞机人工增雨就是通过飞机在云层中的飞行过程,将藏在“大香烟”里的碘化银慢慢播撒到云层里,使得更大面积可以受到碘化银的作用而促进降雨。

    成都军区派来驾驶这架军用运输机的机组人员告诉记者,如果飞行3小时,能播撒覆盖7000平方公里,这与地面发射增雨炮弹一次只能影响3平方公里的范围是不可相提并论的。

    小铁匣控制“烟条”播撒

    机舱内,除了布满密密麻麻仪表盘的驾驶舱外,整个机舱几乎可以用空空如也来形容。只见一排简易条凳上,放着一个20多厘米见方的小铁匣子,挂在机身外的“烟条”什么时候开始播撒碘化银就是靠这个小匣子来控制的。每根“烟条”播撒碘化银的时间大约为25分钟,播撒完后,指示灯就会熄灭,工作人员就要操作选择另一个“烟条”开始播撒。

    每次使用的“烟条”数量要根据当天的天气和云层状况来决定,所以最长的飞行时间可能需要三四个小时。

    走进机舱

    没安全带没拉手

    仅有两排折叠椅

    每次飞机人工增雨需要5名机组工作人员:机长、副机长、领航员、机械师、通讯员兼安全员。这些人员全都坐在驾驶舱里,身上系着安全带。气象专家则坐在货舱里。

    机舱里,只有两排可折叠的简易椅子,坐着有些晃动。椅子上没有安全带,没有拉手。机组人员说,在飞机必须穿过对流云层播撒碘化银时,气象专家就坐在这排简易椅子上,只靠双手扣住椅子的下缘。

    “扣不住也要扣。”昆明市人工影响天气中心负责人马卫国坦率地告诉记者,从4月9日起,他已经随机飞行了4次。“这个飞机确实不好坐!每个人下来脸都是绿的。但是,越是颠簸的时候,越是人工增雨作业效果好的时候,所以这种苦不得不吃。”

    背后故事

    半夜起床 累  增雨成功 乐

    “基本上每天凌晨三四点就起床。”从4月9日成都军区派出8架人工增雨飞机支援云南开始,云南省、昆明市、各县市区都安排了工作人员到飞机所在地跟随飞机进行人工增雨作业。

    因为早晨的作业条件比较好,所以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在凌晨三四点起床,先到陆良县气象局看是否具备人工增雨作业的卫星云图,如果作业条件好,工作人员就要到机场去继续观察,随时待命,无论是否能顺利进行作业,一般要到中午12点以后才能离开机场返回酒店。

    其实,成都军区空军机组人员的工作也很苦。“我都快崩溃了。”机长半开玩笑地形容现在的生活,每天无论白天晚上,电话响个不停,因为随时可能出发进行人工增雨作业,所以觉也睡不安稳。

    “4月22日那天的作业效果好啊。”虽然等待的时间很难熬,但是想起到云南后最有效的一次人工增雨作业,机长王玉宝还是欣慰的。他告诉记者,那天飞行条件和作业条件都好,他们4点半就起床了,6点起飞的时候,天还黑着。起飞后,他们在曲靖、富源、宣威、昭通、会泽、昆明等地进行了人工增雨作业,8点50分就返回机场了。

    据介绍,成都军区对云南的支援将持续到旱情解除后,预计会持续到今年6月10日。而最近几天,云南仍然具有较好的作业条件,空军机组人员和气象部门工作人员仍将24小时待命,随时为云南增加雨水。

    最大遗憾

    “天公”不作美

    两次取消作业

    能不能跟着飞行一次,亲眼看看飞机人工增雨的过程?这是昨日记者不断努力争取的目标。但是因为情况不允许,昨天的3次人工增雨计划都被迫取消了。

    中午1点,记者到达陆良县时,已经错过了早上的人工增雨作业时间。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主任刘刚告诉记者,早上6点,气象部门的人员已经赶到机场把“烟条”挂好,做好起飞准备,但由于空军陆良机场只能向南起飞,所以增雨作业取消了。

    原定下午3点30分再进行一次人工增雨作业。谁知,昆明空军指挥所提醒,当时昆明、安宁、玉溪等地区出现了雷暴天气,不适合飞机飞行,作业计划再次取消。

    第三次作业计划起初被安排在下午5点30分。可机场周围的雷雨天气使第三次作业计划宣告取消。

    就这样,虽有非常好的作业条件,却因为飞行条件不允许,3次人工增雨计划被迫取消作业。

    知识普及

    人工增雨,是指在适当条件下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向目标云播撒适量的催化剂,以影响云物理过程,从而实现增加地面降水的活动。人工增雨是比较合适的抗旱办法之一,只要有适合的条件就可以进行人工增雨作业。人工增雨常用的方法有:地面高炮增雨作业、地面火箭增雨作业、飞机增雨作业等。地面人工增雨是指从地面向高空发射炮弹,将炮弹中含有的碘化银播撒到云层中。飞机人工增雨则是通过飞机飞行将碘化银播撒到具有水汽条件的云层里,促使降雨增大。

上一篇:防化服的穿法脱法解说

下一篇:山东防疫队赴陈家坝消毒 防化服热如蒸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