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师傅,咱们接管拆管有没有最快纪录?”答:“没有。我们不追求纪录,我们追求安全卸完每一滴油。”
我第一次在现场和单点队一起作业,看大家在油轮上接漂浮软管时,忽然想到这个问题。原以为在公司比学赶帮超工作和“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的激励下,单点队也会有和炼油、化工车间一样的时间纪录。要知道,单点作业队也是个纪录大王,保持着国内浮动码头多项纪录,就连佩戴空气呼吸器都有最快纪录,可对于这简单的接卸管操作却没有。
师傅看出了我的疑惑,对我说:“接卸软管是我们工作的重点,这是需要船方人员协助、需要每个人配合的,对操作和经验也有很高的要求。我们工作很简单,就是把管接好,不放过任何隐患,不让一滴油渗漏。我们不追求纪录,我们追求安全卸完每一滴油。”正说着,师傅把连接法兰的螺栓也接好了,而且16个螺栓一个不落全拧好。在一旁的老外也竖起大拇指说不错!或许经常得到这样的夸奖,师傅只是笑着点点头表示感谢。他们无数次重复这样的操作,但每一次,我都能从师傅和同事脸上看到专注的表情,并被他们一丝不苟的操作所感染。
我突然发现,在师傅和同事手中,原来安全胜过纪录!
问:“风浪这么大,拖船又不工作,可不可以让他们回去避避风?”答:“不行,我们不能在任何环节出问题。”
这天,我和师傅在油轮值班。我发现海面正在涨潮,油轮背向单点移动。我觉得后面的拖船肯定用不着,风浪这么大,船员在船上摇得很辛苦,还不如让船回岸,让船员上岸休息,避避风浪。然而,师傅却一口否定了我的想法:“安全生产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一定要等卸完油再回去。海上情况瞬息万变,卸油期间拖船必须在船尾待命。我们不能在任何环节出问题。现在的苦和累换来的是零事故。保安全就是我们的天职,要是因为这个出了事故,我们才是损害了公司的利益,剥夺了大家的幸福。”
这一席话让我觉得,在师傅和那些船员心里,原来安全才是幸福!
问:“系泊缆下周就要更换了,为什么现在还要换新的琵琶头,能不能不换啊?”答:“不能。精细管理厉行节约要以安全为前提。”
我和师傅在船头值班。凌晨,师傅带我更换拾取缆和摩擦链连接处的琵琶头。我问师傅,这缆绳已经计划下周换新的,为什么还要换琵琶头?公司一直强调要“精细管理、厉行节约”,这么做不浪费吗?师傅摇摇头:“你这样想不对,精细管理厉行节约没错,但是要以安全为前提啊。安全不落实,一切效益都无从谈起。我在单点工作14年了,大风大浪见多了,可对安全从来没有降低要求。有隐患就应该消除。这琵琶头的小钱就是保障整个油轮安全停卸,换来的才是真效益,才是真正的精细。”
我惭愧地点着头,在师傅孙铁眼里,安全从来不能降低要求,原来安全才能出效益!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