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讯(记者 张玲 通讯员 敖卓谦)10月30日上午,深圳罗湖某公司厂房大火,两名工人重伤入院。深圳消防支队指挥中心第一时间调动罗湖大队田贝中队、笋岗中队、罗湖中队和黄贝岭中队到场扑救,大队和支队全勤指挥部先后到达,并成立指挥部现场进行指挥,14时成功将大火扑灭。火灾扑救行动共出动车辆12台、官兵61人,疏散被困群众60多人,其中2人重伤、3人轻伤,整个火灾救援实现零死亡。
据组织灭火救援的深圳市公安消防支队介绍,当天发生火灾的罗湖区水贝工业区一栋6层厂房,起火时间约为上午11时30分,着火点位于二楼,火势很大,浓烟滚滚,且有人员被困。
着火厂房原使用功能为冷冻仓库,空间跨度较大,四周墙体全部采用保温隔热海绵材料包裹,正在进行装修改造,拆掉的大量海绵块和沙砖堆积在各楼层,电梯井上下贯通。
记者了解到,每层楼分两个部分,左侧为办公区,有防火门隔开;右侧全部为冷冻仓库,空间内部只有建筑结构柱支撑,三面为实体墙,一至六楼结构相同。起火楼层为二层仓库区内,着火物质为海绵块,过火面积约300平方米。
由于电梯井上下贯通,起火后浓烟迅速蔓延至整栋建筑。因四周都是实体墙,空气不流通,产生了大量的浓烟和毒气,加上遍地都是海绵碎块,着火点分散,几分钟后产生的大量浓烟已蔓延至整栋楼房,在强光灯照射下能见度也不足半米。
罗湖消防大队赖晓连大队长介绍,由于浓烟太大,室内杂物凌乱,救援官兵背着重达30多斤的空气呼吸器,打着强光灯照着地板上的水,才能找到一点方位感。
11时34分,田贝消防中队第一时间到场后,立即开展火情侦察,并部署两支力量,一支出动水枪灭火,一支进入火场搜救。“报告队长,三楼发现2名被困人员,情况不妙,请速增援。”借着墙上一个洞口射进来的光线,搜救队黑暗中隐约看到两名正在对着洞口轮流吸气的被困人员,并马上用对讲机呼叫队友前来救援。
正在同一楼面搜救的战士闻讯后,迅速赶到指定地点,和队友分别背着两个伤者就往楼下赶。 “当时我已经被呛得神智不清了,只能对着墙角一个洞口吸一点空气,若不是消防战士发现早、救助早,我就没命了!”当事人李某友回忆那一幕,庆幸自己被消防员捡回了一条命。
由于另一名被困者陈某伤势较重,口吐白沫,出现休克,战士黄林烽迅速冲出浓烟区,摸到楼道出口时,毫不犹豫就将自己的空气呼吸器面罩摘下并给他戴上,憋了一口气硬是撑到了楼下。
据了解,每个空气呼吸器正常加压足量充气后,气体容量约为6.8升,气压为30个兆帕,理论上通常可以供一个人使用30分钟左右,当气压降至10兆帕时会马上出现报警,但如果运动量、呼吸频率、呼吸量较大的话,使用时间将相对缩短。作为这次灭火救援的攻坚力量之一的田贝消防中队战士张贤明称,在整个火灾扑救行动中,他4次进入火场内部逐层搜救被困人员,一共用完了5个空气呼吸器。随后赶到的增援力量为他们在前线参战的队友支援了大量气瓶。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