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火灾殉职消防员张建勇:其家人讲述不为人知的故事

“孩子小的时候,家里穷,他妈身体又不好,大概是小勇刚会走的时候,我给他们姐弟俩做了一只鸭子,那俩孩子抢得那个厉害。”面对记者的采访,张铎说的更多是自己的曾经,对于儿子的以前,有意无意地回避着。
  在张铎的记忆里,儿子从小就爱学习,“读书从来不用我们操心。”张铎一直因为有这样一个儿子而自豪:“咱就是一个普通农民,能把儿子培养到北京成为军队干部,十里八村的哪个不羡慕我,而且小勇每次回家都给老人钱,给我们也给爷爷奶奶,那孩子孝顺。”张铎挺了挺弯曲的腰身。
  “孩子已经想要转业了”
  “正月十二的晚上,小勇给家打来电话还问我干嘛呢,我说吃饭呢,年前的时候小勇曾经提过要转业回地方,我没干涉,要是那时候让他回来该多好。”张铎的回忆开始有些杂乱。
  “也许是命该如此,”坐在记者对面,张铎回忆说,“我早就觉得有点不对劲了。”
  首先是正月十二张建勇给家里打电话,打着打着突然掉线了,然后儿子的电话再也没打过来。“每年过年的时候,我都要和朋友打打麻将,打打扑克什么的,但是今年正月期间,我就玩了一次,总觉得心里有什么事情难受,而且眼睛总是没原因地流泪。”
张铎回忆部队来电话的时候:“那是正月十六中午11点,我正在外面看别人打扑克,老伴颤颤巍巍地过来让我回家,我当时还有点不愿意,老伴说, 远方来电话说出事了。我当时心里就一咯噔,当时腿肚子都软了,不知道怎么回的家。部队说儿子出事了,我知道,儿子没了。不大会儿,亲戚就过来了,也都意识到小勇没了,然后大家哭做一团,但是我不能哭,我要是撑不住,这家就全完了,我忍着眼泪,忍不住也得忍,我使劲掐着自己告诉大家,别瞎嚎,小勇就是受伤了。但是,我心里知道,儿子没了……”
  “孩子的死怨我”
  张铎抬起了头,久久地望着天花板不让自己的眼泪流下来,喃喃自语:“一路上,老伴就埋怨我说,是我害死了儿子……因为我他才当的兵。”
  张铎回忆,儿子高中毕业时,家里养了好几头猪,正好赶上猪下崽,他看着儿子手足无措,便开始训斥起来。儿子说要去姥姥家,他就骂道“你要是敢走,我把你的腿打折”,当时正好一个亲戚来串门,看到儿子生气的样子就问:“去不去当兵?”张建勇立刻回答:“去!”
  当兵之后的张建勇考上了军校,“700多人,小勇的成绩排在第一,毕业直接分配到了北京,成为一名消防兵,到今年入党都7年了。前不久安保奥运,小勇还立了三等功,荣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这孩子干起工作来像我,就是不要命。”
  虽然儿子的成绩让张铎高兴过、自豪过,但张铎始终认为,如果没有十几年前的那个下午,如果没有自己训斥儿子,如果儿子工作不那么拼命,如果仅仅一个如果成为现实,那么,他不会像今天这样,“白发人送黑发人,天上掉下一块大大的石头,砸在了我的心里,把心砸得粉碎。”
  “这就是你的使命”
  说起儿子的牺牲,张铎好像在跟自己说话:“你怎么那么傻?把呼吸器给别人,你知不知道给了别人,你就不能活了?就你一个人是英雄?就你一个人了不起?”憋了许久的泪水此时不可遏止,一直坚强面对记者的张铎,捂起脸,双肩不断地抽动着。过了一会儿,张铎用力地擦了一把脸:“孩子牺牲了,这是你的使命,你是共产党员,又是指导员,最危险的时候你不冲上去谁冲上去?你必须这样做,换成我,我也想不到生死,你是一个消防兵,灭火救人就是你存在的价值!”
  “想不开又能怎样?我必须想开,老伴身体不好,父母又那么大岁数,我得挺住,不能让这家人都垮了,孩子知道的话也不安心。”张铎开始不断地给自己打气。 2月9日,央视新址工地火灾发生后,未满30岁的北京市朝阳消防支队红庙中队指导员张建勇和同事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在进入火场侦查火情的过程中,张建勇摘下自己的呼吸面具给一名被发现的受困人员戴上,他却因为吸入大量有毒气体,经过抢救无效不幸牺牲。
 “儿子,爸爸来看你了”
  2月11日上午,张铎终于看见了儿子的遗体。在停尸房里,冰床拉开的一瞬间,老伴就哭晕在地,两名战士拉着张铎的胳膊,不让张铎触碰张建勇的遗体。“我知道他们是好心,但是,我大老远从沈阳来北京干嘛来了,不就是来看儿子吗?”
  张铎说,当时他使劲地抽出胳膊,平静告诉儿子的战友:“放开我,让我看看儿子。”
  战士们的手松开了……“儿子,爸爸来看你了,跟爸爸说句话吧,爸爸来了,你不是要和爸爸说话吗?”那一刻,张铎轻轻抚摸着儿子的脸庞,老泪纵横。
  面对张建勇妻子 记者无力提问
  在遇见张建勇的父亲张铎前,记者看到了张建勇的爱人高燕。
  高燕是北京朝阳中医医院护士,她是大火第二天下夜班才得知丈夫牺牲的噩耗。她和张建勇刚刚结婚一年多,正计划要孩子。
  梳着齐肩波浪发的高燕看上去仍然沉浸在悲伤中,双眼红肿。身边是高燕的父母以及高燕的弟弟。
  在电梯里,北京消防部队的一名女干部询问高燕:“是否需要换洗的衣服,我这就去买。”高燕的回答几乎让人无法听清,随后,陪伴在高燕身边的高母谢绝了女干部的好意。
  尽管有多名家人陪伴,高燕始终低着头,甚至走路都需要亲人的搀扶,面对记者,高燕轻声说:“我……我没什么好说的……在这个时候,我又能说什么呢?”
  看着高燕哭红的双眼和弱不禁风的状态,我放弃了继续采访的努力。
十余名亲属赴京 想见最后一面
  “家里十多个人都去北京了,都想看张建勇最后一面……”
  昨日,记者电话联系到张建勇的四姑父康先生,电话中,他的声音有些哽咽。
  康先生介绍,家中十余名亲属分两批,分别乘坐火车和飞机前往北京处理张建勇的后事,家中并没有为张建勇举行悼念活动,当地武装部、乡政府领导都到家中进行慰问。
  “爷爷和奶奶现在情况仍不稳定,一提起张建勇老人们就激动。”据康先生介绍,张建勇的离去很突然,二位老人一想起张建勇就偷偷抹眼泪,情绪一直稳定不下来,家人已找来当地的村民陪二位老人聊天尽量分散老人的注意力,借此稳定老人的情绪。
  张铎并没有让自己长时间地陷入到悲伤之中,即便是家人大声痛哭的时候,张铎还劝解着家人:“哭一会儿就行了啊,大哭小叫的影响不好。”
  在和记者聊天的过程中,张铎反复说:“我没白培养这个儿子,他完成了属于他的使命。”
  面对着这样一个刚刚失去惟一儿子的父亲,所有的安慰都显得空洞和苍白,对于老人惟一的要求,“别拍照了,拍那玩意干啥?”我不能拒绝。
  战友眼中的张建勇:会为新兵揉脚
  ■战友李永学:张建勇是个对工作一丝不苟的人。平日带队训练,下达任何标准他都会身先士卒,“今年新兵下队时,他看见有的新战士脚扭伤了,晚上就到宿舍为战士揉脚。”
  ■军校同学:张建勇性格,给你举个例子吧。上军校那时候有些比较爱玩的战友组织了一个足球队。都说从踢球的风格能看出人的性格,他就是。性格特别忠厚,比较“稳”。只要有他,场上就比较放心,防守特别好。
 亲人眼中的张建勇:感恩多捎份子钱
  ■四姑父康先生:张建勇一家依靠种地生活,以前上学时的学费都是亲属和邻居凑出来的。
  现在,每当村内和家中的“大事小情”被张建勇知道,生活条件改善了的张建勇总会送去祝福和加厚的心意。“村里面谁家结婚、生小孩张建勇都会从北京汇钱。”
  康先生说,张建勇每年都会有近一个月的探亲假,回家看望父母和亲人,可说是一个月的假期,张建勇每次回家都是待上个四五天就匆匆离去,“每次一问他咋这么着急,他总是说有工作要忙,岗位离不开他,为此家人还埋怨过他。”
■老姑张贵华:“建勇这孩子,我们都喜欢,到我家还给我家干活呢,不让干都抢着干,这么好的孩子咋就没了呢……”
  ■外甥女圆圆:“我舅可好了,每次回来都给我带一大堆吃的,还给我们讲他们救人的事儿,舅舅还能救火,可厉害了,长大了我也要当个女消防员。”
  有关扑救央视火灾沈阳英雄张建勇的最后回忆
  最后一次与家人通话
  “领导又表扬我了!我还得加把劲,不能放松……”
  这是张建勇牺牲两天前和家人最后一次通话的内容。
  张建勇的四姑父康先生说,张建勇经常用电话和家人交流,就在他牺牲两天前还与家人通过了“例行汇报电话”。
  最后的命令 “快去拿水带!”
  “快去拿水带!”这也许是张建勇与战友最后的交谈。
  或许是最后见到张建勇的新兵周强说,当时见战友一直不下来,他就和两名民警爬了20分钟楼梯到达14层。那时周围已经都是明火。张建勇对着他高喊:“快去拿水带!”周强奉命跑下楼,之后因火大看不到出口,找不到楼梯没能再上去。据《中国新闻周刊》
  最后一个中午 对着镜子刮鬓角
  战友李永学回忆:“当天中午,他对着镜子刮鬓角,我还跟他开玩笑,说他臭美。”没想到,晚上……大火中,张建勇走了,因吸入大量有毒气体,抢救无效,于2009年2月10日凌晨3时许不幸牺牲。

  而此时距离他30岁的生日只有16天。

  作为北京市红庙消防中队指导员的他,第一个冲进中央电视台新址园区在建的附属文化中心工地火场,在他和战友的努力下,被困人员全部获救。

  他本有活下来的希望,因为戴着空气呼吸器的他本可避免毒气的侵入。但他却将空气呼吸器递给了被困人员,也将生的希望留给了被困人员。

  请大家记住他,这个沈阳小伙子,张建勇!

  “如果我成为一名警官,我将全身心地投入到消防部队的建设中去,我将义无反顾地听候祖国的召唤,无论多么艰苦,我都会努力地克服掉一切困难,献身消防事业,努力成为新时代的一名优秀的消防警官”

  ——摘自张建勇的警官报告表

  他,第一个冲进火场

  北京市消防局新闻发言人骆原透露,当晚接警后119指挥中心迅速调派27个中队、85辆消防车,共595名消防官兵前往扑救。昨日,张建勇所在的红庙消防中队一名中队领导介绍了张建勇救援的前后。“作为中队指导员张建勇在此次灭火战斗中担任前方指挥,他带领了10名战士首先到达现场,当时,火势迅速蔓延,浓烟已将整个大楼包裹,形势十分危险。 ”“由于火是从上往下烧,当时大楼电梯还没有切断电源,张建勇等人坐电梯来到了30楼,简单了解大楼起火的总体情况,并和领导沟通了救援计划,想要救火必须从上而下进行,但30层的高楼无法取水,于是张建勇便派人走楼梯下楼铺设水带返回30楼,这时电梯已经停运。 ”“30层,战士们往返,还要架设水带,需要一段时间。与此同时张建勇领着其他战士展开侦查工作,寻找被困在楼内的部分保安和工程项目负责人。官兵们发现火情极为复杂,且在14楼发现了被困人员,此时烟气严重影响视线,行动非常困难。疏散了被困人员后,火情已无法控制,张建勇下令官兵往下撤,同时将官兵集中在一起,确保互相照应。 ”

  同事事后整理张建勇的遗物时发现,由于现场烧熔的可燃物不断滴落,张建勇佩戴的头盔竟重达20多斤。

  他,把防毒面具给被困人员

  当消防战士们下到8楼时,已经几乎难以行动。最终,有3名消防员成功到达1层,但随即与外界彻底失去联系。

  后续赶到的消防官兵立刻展开救援,于晚上11时30分,将被困在一层和八层的官兵解救出来。但张建勇因吸入大量有毒气体,抢救无效,不幸牺牲。在扑救期间,除张建勇外,还有6名消防员和1名工地工作人员受伤。

  在获救的消防员中,有人回忆起这样一个感人的细节,“火场内大量毒气弥漫,消防官兵佩戴空气呼吸器进行现场施救,即便这样,都不能保证安全。可是在张建勇及五名战士进入火场下到14楼时,发现有人员被困。张队长跟我们再三强调‘不管怎样,我们一定要把被困人员带下去’,当时,被困人员因吸入过量的毒气,生命垂危,张队长在自己没有任何保障的情况下,把自己的空气呼吸器给被困人员戴上。 ”“把空气呼吸器让给了被困人员,就等于是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 ”中队一名领导说。

  他,每次出警后总过问有人受伤没

  在红庙消防中队,张建勇的同事周强说,张指导员“平易近人”,“他比我长几岁,还是指导员,但没有指导员的架子,总是跟我们打成一片,休息时,他还能跟战士们一起玩玩牌,性格很开朗,像大哥一样。 ”

  既是战友又是老乡的杨磊说,“张建勇特别关心战士,每次出警过后都询问战士们是否受伤,没想到这次……”

  红庙中队的业务资料中显示:从当兵入伍,张建勇一直都是业务骨干。他在被任命为中队的中队长时,他的承诺就是“要当一名合格的中队长,就要不怕困难、勇挑重担”。

  张建勇的妻子目前在北京一家医院工作,父母在沈阳市沈北新区黄家乡的老家。昨日,张建勇的父亲张铎、母亲吕春菊也在晚10时许赶到北京。

  他,这个月应过30岁生日

  张建勇,男,汉族,辽宁沈阳人,1979年2月26日出生,1998年12月入伍,大专文化程度。2002年6月提干,历任中队排长、副中队长、中队长,现任红庙中队指导员,副营职,上尉警衔。

  1999年曾被支队评为业务标兵;2003年在垡头地区第五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成绩突出,被评为十佳学习个人;2004年因工作突出,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2006年在世青赛消防安全保卫中成绩突出,被北京市朝阳区评为先进个人;2007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8年在奥运消防保卫工作中表现突出,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

    其实,这两天在北京提的最多的感动中国人物也许就是张建勇,还有几天就是三十而立的小伙子警官的感人事迹了,在这个英雄倍出的时代,也许有人正为王宝强塑造的那个许三多正乐道的时候,其实身边我们这位警官,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忠诚,什么是永不言败的时代精神!
   致敬!我的战友兄弟!附:消防人员伤亡名单
★张建勇,30岁,指导员,窒息/牺牲

★张少辉,29岁,中队长,吸入性肺炎

★张杰,20岁,士官,吸入性肺损伤

★管强,22岁,士官,吸入性肺炎

★杨毅,23岁,士官,吸入性肺炎

★魏明杰,18岁,上等兵,吸入性肺炎

★张浩,21岁,士官,吸入性肺炎

 

上一篇:碰海

下一篇:消防员戴着空气呼吸器 操纵着“路虎” 吞烟吸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