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25日,受热带风暴“范斯高”的影响,绿城南宁阴霾的天空不时飘着雨点,这注定是个月缺的中秋。正在医科大一附院烧伤科23—24号病房疗伤的他,尽管身上还留着可怕的伤疤,手上还绑着绷带,但他觉得今年这个传统佳节自己什么也不缺,心里满是感激、温暖和幸福:病房里有鲜花、水果、月饼,有陪伴他的母亲、战友,还有前来探望的上级领导……
他,就是在7月17日灭火战斗中英勇负伤的广西宜州市消防中队副班长——何博。
火场上的英雄
7月17日22时30左右,河池宜州市城南刘三姐大道市党校对面的一民房突然起火,并冒出大量浓烟,刺鼻的浓烟夹伴着白色的粉尘颗粒迅速弥漫街上以及窜入附近居民家中。
22时35分,宜州大队接到报警后,立即出动2辆消防车16名官兵赶到现场。
到场后,官兵们发现起火民房,房间里被烧的货物“噼噼啪啪”炸响。经询问得知,起火物还是房内大量存放的蚕药——“烟熏宝”!由于该药品为养蚕消毒之用,化学品名为二氯异氰尿酸钠,其主要成分为二氯异氰尿酸钠粉末及石灰粉,燃烧之后可生成大量有毒白烟,烟味非常刺鼻,且带白粉颗粒状粉尘,如不慎吸入将造成人体伤害。特别是石灰粉在燃烧过程中不宜用水扑救,否则容易产生化学反应。
事故的起火点位于该楼房的二楼房间内,房外是楼梯,无护栏,并堆放有诸多杂物,且楼内空间狭小,加之火灾发生初期,事主曾自作聪明用水淋的方式去救火,使药堆与水接触后发生化学反应,房内堆积密集的200多件蚕药产生高度热量,让转移清空的灭火方式也变得不可行。
由于燃烧的药堆反应强烈,火场中的烟雾越来越浓,不时还响起爆裂声,火场情况有加剧恶化的态势,必须进一步了解火场情况,以便采取更有效的灭火措施。
就在现场消防指挥员中队长杨勇正要指派人员深入火场侦察时,何博站出来主动请缨:“队长,我去,我救过这种火灾,有一定相关处置经验,保证完成任务!”
事不宜迟,何博与二班长袁洋俩人为火场侦察前锋,中队长杨勇同时指挥战士设置水枪进行掩护。何博等人佩戴好空气呼吸器,手持强光灯进入火场,何博猫腰走在前面。当行至浓烟区一通道拐角外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由于事主之前用水灭火,受潮的“蚕宝宝”遇水产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轰然,一股巨大的火苗直面扑来,何博来不及闪避,当即倒地受伤。
何博回忆说,火场浓烟很大,可视距离仅有几厘米,自己走到哪里都不清楚,只感觉空气炽热滚烫。当时脑子里一片空白,心里一紧:这下糟了,遇到麻烦了。在遭遇轰然倒地后,立即爬起来,寻着战友的呼叫声,踉踉跄跄撤退。当撤至安全地带脱衣服时,发现手臂上的皮肉顺着衣服往下掉……
病床上的勇士
烧伤是世上最痛苦的创伤。
经医生证实,何博的双手、双前臂烧伤面积为Ⅲ°烧伤,双腿、额头、颈部为Ⅱ°烧伤,全身共烧伤面积达40%。
7月18日凌晨2时许,何博在昏迷中醒来,第一句话就关切地问陪护在一旁的中队长杨勇,火灭了没有?袁洋出来了吗?还特别交代,请不要告诉父母,等情况好转再告诉他们。他却不知道自己的伤情有多严重。除了脸部正面和身体背部外,其他部位伤势都不轻,尤其是双手和双腿,双手大部分的肉被烧焦,左手三根手指骨外露。医生说,幸好戴着空气呼吸器和氧气瓶,不然灼伤呼吸道就性命难保了。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不幸遭遇,何博从始至终表现得很平静,他说,事情既然发生了,就坦然的接受现实吧。
7月19日,何博全身水肿,伤口溃烂,战友们看着心里都难过。乐观开朗的何博却调侃道,你们看我现在像不像《瘦身男女》里边刘德华演的“大只佬”?
由于烧伤部分水肿严重,必须立即进行手术,烧伤坏死的皮肤必须全部刮掉,以免压迫血管。19日晚上10点至12点,何博进行第一次手术。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手术条件简陋,手术过程中无法使用麻醉药。这对需要进行大面积手术的病人来说,无疑是一个残酷的考验。何博没有胆怯,他对医生说,不要紧,我能挺得住。不施麻醉药的手术,除了何博自己,没人知道他在这2个小时里承受过怎样的痛苦。
总队医院的刘小平医生说,7月21日见到何博那天,他的模样简直可以用可怕来形容,伤口溃烂,两只耳朵似乎要掉了,看得心疼泪流。何博反过来安慰说,刘姐,我没事的,不用为我担心。
病情在25日晚突然发生转变,那天是转院到医科大一附属医院进行第二次手术后的第二天,何博高烧不退,心率出现异常,说话含糊不清,初步诊断疑为脓血症。26日,病人被迫转入重症监护室,医院在当日两次下发病危通知书,称死亡几率为60%!而何博在被推进重症监护室前,再次交代,不要告诉父母。
情势陡然紧张起来。当时负责陪护的中队长杨勇手机一直响不停,总队和支队领导不停地打电话询问病情。当天在家的总队领导龙明强副政委及河池支队支队长黎文健立即赶往医院,叮嘱医生一定要用最好的药最好的技术抢救这位年轻人的生命!原来一直被蒙在鼓里的何博父母当天听到消息后,立即从广东坐飞机赶往南宁。事后,何博的妈妈说,当时听到消息,我当场就晕倒了。中队长杨勇当时的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上了,他说,真担心出什么意外。
上天眷顾乐观坚强的何博,医生最后确诊是肺部感染。7月31日,经历6天的生死考验后,在众多人的关心和祝福下,凭着坚强的意志,何博死里逃生,转危为安。
烧伤需要经常换药。换药是一大痛苦,特别是刚做完手术后换药,那可是钻心的疼。两个多月来,何博每隔一天要换一次药,换一次药需要大概40分钟。每次他都积极配合医生,咬紧牙关,从未喊叫一声,牙床都给咬痛了。一位护工说,很多病人在换药的时候都大喊大叫,何博一次都没有叫过。何博说,在部队那么多苦都挺过来了,这点痛算什么。
烧伤创面在愈合过程中又疼又痒,想挠不能挠,人的心情也会特别烦躁,尤其在夜阑人静的时候,感觉更强烈。两个多月来,何博每天晚上都在失眠中度过。他承受的痛苦从他消瘦的身躯,体重由原来130斤直线下降到100斤,掉了整整30斤肉。何博对这不以为然,笑笑,两年汗水练就的肌肉付之东流咯!他自信地说,再练两年,肯定又能恢复过来。
有一个故事讲悲观者和乐观者的区别:两人同时到一个孤岛上去卖鞋子,他们发现那个岛上的人都不穿鞋子。悲观者说,因为他们都不穿鞋,所以一双也卖不出去;乐观者说,因为他们都不穿鞋,所以可以把鞋子卖给每一个人。何博一定是乐观者。医科大一附院烧伤科的26名医生护工们都非常喜欢这位眉清目秀的小伙子,大家一致评价他说,这个小伙子不错,面对病痛心态很好,很乐观。
正是凭着乐观的态度,何博成功做完了6次植皮手术。医生介绍,第六次手术是在骨外露的手指上植皮,相当“在石头上种菜”,手术很成功,现在除了双手还没完全愈合,其他部位的创面都愈合了,接下来就是整容手术了,病人能恢复这样好,良好的心态起到很大作用。
何博住院以来,广西消防部队上至总队首长、河池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至普通干部士兵,认识的与不认识的,都到医院探望。何博感动地说,是这么多人给予我力量,让我平安度过了这场“噩梦”。
为让双手尽快恢复功能,遵照医生的嘱咐,何博天天坚持双手功能锻炼,他说,当初医生说这双手不一定能保得住,现在看来情况没有那么糟糕,相信天天锻炼,一定会好起来的。
工作中的好能手
2005年11月,广西消防部队到湖北应城征招消防兵,征兵干部慧眼识珠,一眼就看中了清秀、帅气、机敏的何博。当时还在念高二的何博不多想便毅然从军,成为了河池宜州中队的一名消防兵。
“来到部队就是吃苦,尽义务的。”何博从当上消防兵的那一刻起,就明白这一道理。
下到中队后,何博全身心投入到艰苦的训练中。5000米、100米、单杠、双杠、挂勾梯、两节拉梯……这是每天的必修课,对新兵是一种考验。从10岁开始,给远在广东打工的父母写信成了何博的精神寄托,这习惯一直保持现在。到部队后,他在信中常常对母亲说,“妈妈,我要做到最好!”“妈妈,我要给你争气!”何博这样想,也这样做。他对每一个动作都以高标准要求自已,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十遍,直到满意为止。腰腿扭伤了,贴上膏药继续练,手腕脚腕红肿了,扎上绷带照样练。一年下来,单薄的身子结实了,白皙的脸庞黝黑了,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军人特有的气质。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何博很快从新兵中冒尖儿。中队改选副班长,何博得以全票当选。今年6月,何博代表宜州中队参加河池支队组织开展对抗赛,拿下了单杠第一名的好成绩。2006年,中队原文书因考学离开中队,文书工作没有人管。指导员张先志在考虑人选的时候,首先想到了何博,他打心里喜欢这个机敏能干的小伙子。何博一句“我能行!”就接下了指导员交给的中队文书职务。
从此,何博白天带领班上的同志训练、完成中队任务,晚上一头扎进办公室加班干文书工作,从零开始学报表制作、档案整理、材料撰写等。由于苦学勤问多写,他把中队的档案材料做得齐全完美,2006年中队被总队评为“达标先进中队”。
何博干什么工作都是冲锋在前。2006年10月20日,在获知宜州市太平乡三湾村由于马蜂太多,已有40多名村民被叮伤,还有几名村民在医院住院的情况后,何博主动前往侦察情况,当天晚上经过4个多小时的奋战,将五窝马蜂逐一消灭,让村民重新过上了平静的生活。两年来,他和战友成功扑救大火80余起,参加抢险救援100余起,挽回国家经济损失500余万元,火灾扑救成功率100%,辖区内没有发生一起重、特大火灾事故。
去年和今年,中队在选人作为宣传报道员培养对象时,何博两次都被选中,只遗憾总队两次都没有开班。他说,我没跟战友们说过我要参加培训,不知道他们怎么就选我。何博不知道,正是他那种努力把眼前的事情做到最好的精神打动了战友。
现在何博暂时不能在中队尽义务,中队长杨勇说,少了何博,似乎缺了左臂右膀,中队很多事情一下子都找不到人来接替。
心里永远装着他人
何博除了乐观坚强,还有一副好心肠,乐于助人。
中队云南籍战士朱建彪同志家里生活十分困难,一起生活二十多年的爷爷体弱多病,今年6月,患病的爷爷突然病世,家中为此债台高筑。何博同志得知这消息后,赶忙从自己微薄的津贴中挤出500元捐寄给朱建彪家里。
战士陈宇茂在今年6月份的技能考核中,不小心从挂钩梯上摔下来,左手腕骨折。何博立即送他去医院,帮垫交医药费,从医院回来后还忙前忙后照顾,帮打饭,搓背、洗衣服、换药,照顾得细致入微。陈宇茂心存感激地说,感觉他比亲人还亲,兴许自己家人还没能照顾那么周到。班长袁洋也曾受惠于何博。去年8月份,袁洋在训练中脚出血受伤,是何博背他上医院,还精心照顾了一个星期。
何博作为一名老兵,又作为副班长,训练场上他主动为干部分忧,负担起教员的作用,向新同志讲解传授训练的每个项目、每个动作,教一次不会,没事,他就教两遍、三遍,直到新同志的训练动作做到熟练为止。在他的帮助下,新同志的训练成绩取得了明显进步。今年6月,中队在参加支队对抗赛中,六个竞赛项目的第一名全部被宜州中队包揽,并取得了团体总分第一的好成绩,他所在的班还夺取了另两个单项第一和其他项目的四个名次。 2006年,何博与宜州市龙江村一位名叫莫仁忠的孤寡老人结下了不解之缘。何博以前在农村老家时经常帮助爷爷奶奶分担农活和家务活,深知农村老人生活的艰辛。逢年过节和双休日,何博都要去老人看望老人,陪老人拉家常,为老人打扫卫生、收拾房子。作为一名战士,何博每月的津贴只有几十元,但是每次去看望老人,何博总会拿出自己微薄的津贴为老人买衣物鞋袜。其实何博的家庭经济条件也相当拮据,父母都是进城农民工,弟弟还在读书,就连农村老家的房子也是别人家的。
何博偶尔也会与战友起“冲突”。一次,他发现一个新兵在帮一个老兵洗衣服,部队纪律是绝不允许老兵这样做的。他上前跟老兵说,你这样欺负新兵不对,影响不好。
今年“八一”建军节,中队开座谈会,莫仁忠老人来了。何博特地转告战友们,老人若问起他就说他去外地学习。那天,莫仁忠老人与官兵们围聚餐桌、举杯言欢时,不住念起何博,“要是小何在那该多好,这样人就齐了,我可是好一段时间没见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