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称全球约7000万“无性恋”者
据美国《医药日报》20日报道,加拿大最新研究表明,全球约有7000万人为“无性恋”者,即他们对异性和同性都没有兴趣。专家将这种现象称为“第四性”。
加拿大布鲁克大学副教授博盖特称,“无性恋”者人群可大体分为两类,A类“无性恋”者仍有性冲动,但绝对不会把这种冲动向同性或异性表现出来;B类人群则是彻底感受不到性冲动。
专家称,这个人群可能长久以来一直存在,但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他们处于社会文化的边缘。随着社会越来越开放,“无性恋”的概念才逐渐浮出水面。
无性恋(asexual)是指一些不具有性倾向的人,即不对男性或女性任一性别表现出性倾向的一种倾向,不过无性恋是否是一种性倾向到目前为止都还有争议。 对男性和女性都持著一种较冷淡的态度,不会对任何一方产生兴趣,但会因自己的性别或日常经历而对某一性别多出一些好感。无性恋对人难以产生很多好感,亦不多会出现厌恶。
“无性”的罗曼史
“大家都想试着改变我,”住在加拿大爱德蒙顿城,42岁的Cijay Morgan从事电话营销工作,每当她宣称自己是无性恋者,就会引来人们的发愣。“人们可以接受你不喜欢乡村歌曲、洋葱圈,或是不想学会吹口哨。但就是有人不肯相信,会有人对性没有兴趣!他们也不愿意明白,这并不需要被‘矫正’什么的”。
健谈、外向、笑容满面、拥有一大堆朋友,23岁的David Jay在旧金山非营利教育组织工作。4年前他还在大学念书,创立了“无性恋宣传教育社群”(Asexual Visibility and Education Network,简称AVEN)。网络上,让大家分享“无性”经验和经历,觉得自己其实并不孤单。
David认为自己还是对“深度的亲密关系”有兴趣的,也想要养小孩(但不见得非要是自己生)。可是,他说:“我还没有性生活,将来,很可能,也不会做吧”。他知道很多无性恋者,也经常会受到别人的吸引,但那只是罗曼史,并不牵涉性。
21岁的巴尔的摩大学生Kate Goldfield曾经怀疑自己是女同性恋,“因为我对男的没有兴趣,”后来她发觉自己其实是无性恋,“因为我对女的也不来电”。
美国大学(American University)心理学教授McCarthy写过一本帮助夫妻生活的书《点燃欲火》(Rekindling Desire)。他指出很多人都经历过“性冷淡”。但他认为:“不做爱,不见得就是无性恋,最好还是确认一下,追根究底,也许是跟‘害怕’有关”。
根据网络上的一个小规模而尚未公开的调查,1,146人中,41人承认自己是无性恋者。进行调查研究的印第安纳心理学研究生Nicole Prause发现:“与其说无性恋者不做爱,与其说是因为害怕,倒不如说是缺乏性爱刺激的动力”。
詹妮弗安妮斯顿抱怨离婚前与皮特两年无性生活
不抵触法律、不牵涉出柜
“他们或是已婚,或是维持一种没有性生活的婚姻,或是不情愿的做爱。无性恋跟同性恋最大的差别,是从来都没有合法性的问题。”多伦多大学助理研究员Elizabeth Abbott写了一本《独身历史》的书。但她认为无性恋不见得独身,那根本是两回事,“无性,是对自己欲火熄灭的清醒意识”。
一个人不想做爱,并不牵涉合法性的问题,顶多是在婚姻、同居关系中,会因为“不履行配偶义务”,被对方要求离婚、分手罢了,也就没有“正不正确”、“出不出柜”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