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12月22日,对我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华龙赛车俱乐部为我安排了一次赛车驾驶培训,令我第一次开上了真的赛车。
行程
早上9点半,摄影师和我来到珠海国际赛车场,走进华龙俱乐部的会所,见到了俱乐部的老板——苏先生,他也是我这次培训的教练。
今天的第一个安排是参观华龙的工场和车库。工场里摆放了四台车,都拆除了某些零件,因为他们的车买回来之后都要作改装和重新装配。其中一台只拆剩光秃秃的车架,工作人员正给这台车装防滚架。防滚架是用航空材料制造的无缝钢管焊接成的,这种钢管的特点是受到一定程度的弯曲后能保持强度、不起皱褶。工场一侧有引擎制作房和零件仓。引擎制作房里有从引擎和变速箱里拆出的各种零件,他们拆出这些精密的零件,一方面是改装,另一方面是检查用过的零件是否有损伤。有些零件看起来基本是完好的,但在高速、高负荷的赛车里,只要有一点异常,就可能造成大问题,所以要放进废件箱里,不再使用。
改装好的车放在车库里,这里有十几台车,多数是 Honda Integra、Honda Civic。其中一台就是今天训练用的 Civic EG6 教练车。
赛车的改装
华龙俱乐部赛车队在大陆、香港、澳门等地的场地赛车队中是数一数二的,在世界级的东望洋大赛中,也有他们的身影。要在比赛里取得好成绩,人和车同样重要,现在就看看这曾经是主力战车的 Civic EG6 作了哪些重要的改装。
在追求速度之前,要先做好安全工作:FIA认可的赛车座椅和六点式安全带,可在任何危险情况下把驾驶员固定在最安全的位置;防滚架包围着整个驾驶舱空间,避免赛车翻滚时驾驶舱凹陷,从而保护驾驶员。
减轻车重可提高加速性能,所以,赛车里一切没必要的东西,例如空调、音响、就连手刹也被拆除。当车的总重低于赛例规定时,就用铅块去加重。
要加速性能好,还要求引擎有相当大的马力。赛例规定只准使用赛车原配的引擎,但在这复杂的机构里面,还是有些部件可对性能起到很大的影响。据苏先生所讲,他们的赛车都不启用VTEC功能(真令人大吃一惊),在比赛里面,引擎转速总保持在比较高的区域,不需兼顾低转速的性能,所以只需要换上高性能凸轮轴,通过特殊的气门定时,提高引擎在高转速段的扭力。
过弯性能主要通过悬挂特性来调节。为最大限度地优化悬挂特性和适应各车手的喜好,采用了昂贵的参数全部可调的悬挂系统,即是支柱的刚度、阻尼、长度都可调。
要达到最佳刹车性能,除了车手技术之外,还要有硬件的保证,即是直径足够大的刹车碟和可靠的刹车钳、刹车皮,否则在耐力赛里刹车系统就成为棘手的问题。另外,还有很粗的管子从入风口导入空气吹向刹车碟,强化降温效果。
总的来说,这辆车虽然没有悦目的外表,内里却是一台纯种的比赛机器,任何部件都为发挥最高性能而设,没有折中和累赘。
当然,教练车不旨在快,而旨在安全和让学员更容易感受到赛车的状况,所以使用了花纹胎,减小抓地力,以降低过弯速度,而且悬挂调得比较软。
开始培训课程
我们回到俱乐部会所,开始赛车培训课程。先在会客室播放赛车教学录像,让我了解赛车驾驶姿势、方向盘和踏板的正确操作方法等。来到赛车课室,苏先生利用珠海赛道的俯视图介绍了各个弯位,然后在教学板上画图,为我解说过弯的四个关键点:刹车点、转向点、Apex、出弯点,这是我今天要掌握的赛车入门知识——精通多款赛车游戏的我,对此自然充满信心。另外他强调到赛道上的安全问题:当别的车要超越时,我应该保持原来的行驶路线,对方自然会绕过去的。
到了赛道开放时间,我穿上赛车服,戴上头盔,来到赛道的维修区,EG6教练车已经在那里准备好了。第一节,我坐在副驾驶座,看苏先生作驾驶示范。苏先生一边驾驶一边解说怎样在赛道上找参考点,例如到哪个标志牌开始刹车和怎样接近弯心的Apex点。为避免我冲出赛道时惊惶失措,他还特意开到颠簸的草地上,告诉我在草地上不应该急刹车和急打方向,应该平稳地驶回赛道——这点真是不说不知道呢。
轮到我开车了!
第二节开始,就是由我驾驶了。苏先生坐在副驾驶座,我坐驾驶座,由工作人员把驾驶座调整到合适位置,扣好安全带。一切准备好之后,我踩下离合,扭钥匙,顺利启动了引擎,不过由于这车是右驾的,挡杆的操作就不怎么顺手了。我谨慎地挂1档,踩一点油门,慢慢松开离合,车就走了,感觉很平稳。
加速驶上赛道之后,苏先生提醒我进入一号弯之前在赛道内侧进行几次大力的刹车,以习惯刹车踏板的力度,并为刹车系统热身,这点是每次出车时必不可少的。过了一号弯之后我开始加大油门。二号弯是一个可以满油门通过的右弯,用左手换档时,在强大的加速度下,握方向盘的右手觉得很沉重,行驶路线偏了,苏先生帮我抓方向盘纠正路线。我上5档后不久就到了三号弯的刹车点。这是一个3档的左弯,我开始刹车,但这次踩刹车不够用力,我怕会冲出去,于是十分紧张,除了知道踩刹车和打方向之外,意识里好像一片空白,不会降档了。幸亏刹车还算及时,车开到了出弯点的路肩上,差点冲出去了。
我定一定神,降档加速。方向还是掌握得不好,不时要由苏先生帮我纠正。来到六号弯,是3档的右弯,我想做“跟趾动作”了,但之前没有练习过,要在两三秒的刹车时间内靠意识去控制手脚把动作全部做出来,我办不到,结果每个动作都做不到位,变速箱和引擎的怪叫让我分辨不清。我勉强把车控制在赛道上通过了这个弯。我才明白,看别人做很容易,自己做就难了。苏先生知道我不能马上适应,就教我不要做“跟趾动作”了,改用普通的降档方法。
减少了一部分脑力运算的负担后,我开始把要求降低到把车控制在理想的行车路线上,但很快又发现就连这一点也不易做到。因为还没有学会用身体去感受,只能靠视觉判断速度是否太高,而且刹车力度也控制不好,在一个急弯前刹车用力不够,速度太高,只好大力刹车补救,打了方向但车就是不肯转弯,最后车头冲上了沙地。以后我在每个急弯前的刹车都提早了很多,有时到入弯时觉得速度太慢了,不过太慢总比太快好,安全第一。
结束了这一节练习,我回到维修区,觉得真是一败涂地。苏先生说,我的错误是每个初学者都会经历到的,教我休息一下,再调整心态,把要求降低。我回想刚才发生的事,寻找原因,发觉自己最大的问题是换档太生疏了,平时开车有足够时间把动作一个一个分开做,但赛车里面要求在短时间内做完几个动作,而且要协调。我休息之后,就坐在驾驶座原地练习上档和用跟趾动作降档。
第三节开始,我可以比较好地控制方向和上档了,但试过两次想挂5档却挂了3档,引擎转速被提升到很高,幸好苏先生之前已经叫我到5000转就上档,不然引擎可能坏掉的。原来这种变速箱的档位排得很密,换档要向正确方向拨,轨迹几乎是一条直线,不像以前驾驶过的车要横移档杆。后来苏先生叫我试做跟趾动作,我模仿着做。但因为总想着右脚要踩油门,把脚放得太靠右了,有时踩刹车时带着油门,再用力一踩油门,引擎转速就升得太高了,于是跟趾动作结束后车就会猛向前冲。还有几次挂档失败,那种齿轮撞击声,任何一个爱车的人都会心疼——赛车培训的费用极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培训过程中经常会有部件的损耗。
下午4点多,这天的训练结束了。总结这次训练,成果远远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最大的难关是刹车降档过程和判断过弯路线,加速和上档则相对容易,正如苏先生所说,把车开得飞快每个人都会,但不是每个人都会停车和转弯。
经过与苏先生的接触和这次培训的亲身经历,我才体会到,看待赛车不能停留在“玩”这个层面上,赛车跟其他运动一样,是对人的脑力、体力和肢体协调性的考验,是一项严肃的运动。同时要告诉喜欢追求速度的朋友:在马路上飙车不是技术的证明,开得快只是因为你的车比别人的快,只有在赛车场上赢得比赛的人,才是速度的王者。
Heel & Toe
“跟趾动作”整套过程是:用右脚开始刹车;车速降低到一定程度时,踩离合,拨档杆,右脚跟横移踩一下油门;最后松开离合器踏板,结束一次降档过程。
这是驾驶赛车的基本技术之一,除了一级方程式赛车和卡丁车这类只有两个踏板的赛车之外,其他赛车的车手都必须掌握这项技术,而且这技术操作得是否准确,对比赛成绩有很大的影响。
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动作呢?首先,假设现在以5档行驶,前面是4档弯,为了过弯和出弯更快更稳定,应刹车过程中完成降档动作。在刹车过程中,离合器主动盘(连接引擎输出轴)的转速会降低;另一方面,因为5档和4档的齿轮比不同,挂档后离合器从动盘(连接变速箱输入轴)的转速会被提高。如果放开离合器踏板前不踩一下油门把引擎转速提高,那么离合器一接合,在很短时间内主动盘转速(也即是引擎转速)被强行提高、从动盘转速被降低(意味着驱动轮的转速也被降低),这对离合器、变速箱等都是不利的。又由于驱动轮的转速突然降低,车就会顿一下,破坏了车身稳定性,对比赛成绩不利。特别是路面湿滑的时候,驱动轮的转速突变可能令赛车失控。
跟趾动作的要求是:第一、保持脚掌踩刹车的力度,要让车轮处于将要打滑的状态,以达到最好的刹车性能。单单保持刹车力度已经不是一般司机能办到的,何况还要移动脚跟去踩油门?第二、控制脚跟踩油门的深度和时间,让引擎提高适当的转速,踩少了车会顿,踩多了的话,离合器一接合车就向前冲。好的车手每次换档不超过一秒,在这么短的时间把引擎转速准确地提高,不能靠转速表,只能靠长期练习去熟悉。
如果要降几个档,比如5档到3档,通常情况下都不采用跳档,而是依次变档。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从5档直接降到3档,做跟趾的时候就要把引擎转速提高更多,油门的控制就比较难了。虽然每次降档都要做一次跟趾动作,有点麻烦,但对成绩是有利无害的。
![]() |
![]() |
![]() |
![]() |
![]() |
![]() |
鸣谢 华龙赛车俱乐部
http://www.chinamotorsport.com
0756-3385400
- 车网 Mlrac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