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魔尖兵——目击驻沪海军防化部队防核生化演练

 

    夏天,防化服里的温度可达到45至50摄氏度。一场演练下来,战士的衣服可以拧出汗水。

有这样一群人,身着防化服,头戴防毒面具,穿梭在毒烟中,与核生化共舞……八一前夕,本报记者走进海军某基地防化部队实兵演练场,目击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防核生化演练。

“呜……”营区突然警报大作。

“驻地某化工厂发生爆炸,化工原料外泄,情况危急,上级命令我部迅速赶往灾区执行核化生应急救援任务! ”指挥员一声令下,防化官兵动如脱兔,快速登车,防化指挥组、救护组、侦察检测组、防化洗消组等救援队伍迅速集结,火速赶往指定地域执行救援任务。

记者在现场看到, “染毒区”毒烟弥漫,数十台新型侦察探测车一字排开。车辆还未停稳,几名身穿防毒衣的官兵就从车上取出探测装备,对疑似污染源区域内的空气、水源和土壤进行采样,测定沾染程度,划定警戒封锁控制区域。与此同时,救护组的战士冲进爆炸地点实施抢救,两名 “中毒”化工职员被成功转运到医疗车。爆炸导致管线破损,化工液体不断喷射,危险重重,防化兵用专业堵漏工具对管线进行包扎,成功阻止化工液体蔓延。洗消组人员根据测定的污染点进行洗消,对受染车辆、人员进行洗消去污。防生化分队人员利用生物检测车开设生物侦检实验室,判定疫情种类然后接上喷水软管和喷水枪,喷水实施全面洗消。各小组配合默契,救援工作有条不紊。经过防化官兵们40多分钟的努力,一场核生化应急救援演练告以成功。

 

说起驻沪海军防化部队的光荣历史,教导员白永峰如数家珍:2001年10月的APEC会议、2006年6月的上海合作组织六国峰会、2007年8月的上海特奥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海赛场、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等,防化部队全部受命担负防化保障任务。 “2010年12月28日,防化部队被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表彰为‘上海世博会工作先进集体’,那天我代表部队官兵赴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了表彰”,教导员指着荣誉墙上最醒目的奖牌告诉记者,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据了解,通过实战训练,不断完善保障方案,使指挥机构效率、专业分队组编队得到了实战检验。近年来,防化部队针对未来战场需要先后增设了20多个训练课目,防化保障由过去单一的舰艇、码头保障逐渐转型为对车站、码头、地铁、机场、舰艇、飞机、汽车、宾馆、化工企业等部位的全面保障。部队还发表了包括《城市反核生化恐怖袭击研究》、《城市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等50余项战法研究成果。

2006年8月,在防化部队的努力下,上海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系统正式成立,上海任何一个地方出现化学事故或沾染,信息能在第一时间内传播到救援系统,情况都能及时处置。防化部队营长王光辉告诉记者,作为上海市唯一一支防化部队,官兵始终牢记使命,刻苦训练,时刻为上海市核生化安全筑牢铜墙铁壁。(张海峰 通讯员 杨桢 黄修国 江山 摄影报道)

 

防化兵演练快速集结。

在演练中,防化兵对管线进行包扎堵漏。

防化洗消组对受到“污染”的车辆进行清洗消毒。

抢救“中毒人员”。

 

快速穿上防化服装,38秒内完成才能算优秀。

防化兵演练快速搭帐篷,救护“染毒人员”。

上一篇:延吉市人民防空《0811室外应急疏散演练》圆满结束

下一篇:Luke G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