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的程建喜这几天日子过得很期待,作为上城区公安分局巡特警的民警,3月中旬,他和其他三名同事一起刚“考取”了上城区公安分局水上救助队。虽然报名是自愿的,但是从单位几十号的报名人中被选中,他们觉得还是很兴奋的。上城区公安分局水上救助队可能还不是很有名,但是大凡看到过他们的人一定印象深刻,这些“蛙人”是为了救助落水的人们而存在的。
水上救助队成立于2004年的7月29日,成立的初衷源于全国其他地区110接警后,由于民警不会游泳而无法处警受到群众指责的报道。由于上城区公安分局辖区内有中河、东河、铁砂河等多条内河,水域面积较广,一年内落水群众不少,其中很多因此失去生命。民警在接到这样的报警时,由于水厂设立的取水口不定时取水,水域内涵洞多,涵洞附近的水流急,如果贸然下水容易发生意外。水上救助队的设立有效地解决了110处警民警在水域出警的困境,填补了杭州警方水上救助的空白,同时给上城区公安分局500多名民警减了负。
救助队的人员是自愿报名的,他们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兼职从事救护员工作,有点像香港警察中的“谈判专家”。成立初期,上城区巡特警大队和辖区内河道比较多的派出所组成的,今年3月,水上救助队正式设置在上城区公安分局巡特警大队,重新整队后,吸纳了4名新的成员,他们中间有一名党员、三名入党积极分子、两名团员,平均年龄26岁,成立至今,他们共处警9起,打捞尸体7具,并协助兄弟分局完成水上救助任务。
章迁旺和黄鋆盛是队里最老的两名队员,黄鋆盛年龄最大,大家都称他为“大师兄”,他俩完成了绝对部分的任务。3月21日,他俩执行了最近的一次任务,这是拱墅区公安分局要求协助的一个凶杀案,为了这个案子他们已经去外省打捞尸体第三次了。
1月下旬,拱墅地区发生的一起凶杀案,案犯把被害人的尸体扔在了省外一个工业园区的河道里。由于案犯不熟悉地形,加上作案时心慌意乱,连他都不知道抛尸的准确地点。而该地区工业园区星罗棋布,地形相似,所以给打捞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
1月24日,章迁旺和黄鋆盛在巡特警大队长李旭升的带领下,第一次赴外省打捞。那天,气温零下三度。打捞的河道是工业园区配套人工河道,用于排污,河水被工业污染得十分严重,闻闻就觉得恶心,还冒着泡沫。但是他俩还是下水了。由于用的是湿式潜水服,所以水一下子就渗了进来。水里能见度为零,黑漆漆的一片。由于水温太冷,他俩的牙齿几乎咬不住呼吸器。但是章迁旺和黄鋆盛还是在水下坚持了20分钟。
由于工业园区地处偏僻,别说旅馆了,连个住家都很难看到。大队长就在面包车里打了空调,铺好的毛毯等着章迁旺和黄鋆盛上来。上来后半小时,皮肤马上就红肿发痒,几小时后就长出了水痘,幸好在两天后消退了。说到工作量,大队长扳着手指说:第一次二天,打捞了6座桥;第二次二天,也打捞了6座桥;第三次两天,打捞了三座桥。桥与桥之间的距离一般为500米左右,看得出他心里还是很心疼的。但是这个任务可能还要继续执行,因为尸体还没找到。
“蛙人”的成长就像青蛙一样有一个质变的过程,由于要面临实实在在的危险,培训十分严格,从理论培训、基本技能培训到实战训练,都是由浙江省唯一的潜水二级教练指导的。实战训练更是在千岛湖的基地完成的,在那里队员们要完成多次夜潜,为的是模拟河道打捞。
从自愿报名到执行任务,即便是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准备,执行任务时遇到的种种情况考验着年轻“蛙人”们的心。他们最大的愿望不是去打捞尸体,而是去救助还活着的人。在章迁旺的记忆力,最触动他的是一次任务。11月中旬的一个下午1点左右,章迁旺接警称中河美政花园段,一个小孩在玩耍时不幸落水,旁边的群众全懵了,没有人下水救助。10多分钟后,章迁旺赶到现场,入水救人,这时小孩已经沉入水底。半小时过去了,小孩的父母赶到现场,看到民警们身着潜水服一次次潜入水底尽力救助,小孩的母亲就看到了希望。“我一出水,看到了小孩亲戚在岸边点起的蜡烛和香,我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虽然我也知道小孩的生存希望已经很渺茫,自己背上的氧气瓶几乎没有氧气了,我还是再次下水,我总觉得身上背负了这么多的希望,我还要坚持”。虽然这样,最后由于水流的关系,章迁旺还是没能打捞上落水小孩。
穿上潜水服,背上氧气瓶,在腰上插上4到6块铅块,“蛙人”们下水用的装备总质量大约50斤左右,虽然他们已经重复了无数次这样的动作,也习惯了这样的重量,但是每次他们还是抱着希望去救助。这些天,队里的人有期待着新装备的到来,上城区公安分局为救助队添置的防水干式潜服马上就要运到了,这件价值一万多元的潜水服是浙江潜水领域的第一件干式潜服。(金晓琼 夏凡/文 李勇/摄)